正文 第八章:水族大觀園2(2 / 3)

為啥愛吃木船兒

船蛆怎麼會如此青睞木材呢?原來,在船蛆的鰓中,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奇特的細菌,它能分泌一種酶。正是這種酶使船蛆擁有了在木材中生存的高超本領,也可以很輕鬆地消化木材,這在所有的海洋動物中是絕無僅有的。

我們知道,木材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是一種糖分子聚合體,隱含著豐富的營養物質。事實上,絕大多數動物都不吃木材,這是因為它們的身體中缺乏纖維素酶,無法啃食又堅又硬的木材。可是,船蛆身上的細菌能分泌纖維素酶,這樣的酶可以輕鬆地打開緊鎖在一起的糖分子,讓它們享受木材中的營養物質。因此,再堅固的木材,在船蛆眼裏隻是一道道美味的大餐。

對戰海洋餓鬼

一直以來,船蛆都是海上木船的最大危害。很早以前,水手們想盡辦法對付船蛆,把鉛、瀝青和焦油塗在船體上以抵製船蛆的蠶食,可惜收效甚微。後來,人們又在船上包一層金屬板,雖然有效,不過費用之高可想而知。

現在,人們普遍采用化學方法對付船蛆,他們使用高壓將化學製劑注入到木材裏,在海水中,這些化學物質會慢慢釋放出來,它們不僅可以殺死船蛆,也可以防範其他對木材有害的海洋動物,可它同時也汙染了海洋環境。

既然科學家發現了船蛆身上的秘密,那能不能找到一種更環保的方法阻止船蛆的破壞活動呢?隻要破壞船蛆體內的細菌,讓它失去纖維素酶,自然而然它也就無法依靠木材生存了,人們也就用不著再使用汙染環境的化學方法去除船蛆了,這正是一些專家們正在研究的課題,相信不久的將來人們再也不用懼怕船蛆了。

妙妙果味派

破壞力驚人

船蛆不但破壞力驚人,繁殖能力也很強,一次就可產卵幾百萬顆,多的甚至有1億多顆。當卵變成幼蟲後,就會隨著海水到處遊蕩,一遇到木船和別的用木頭做的東西,就緊靠上去,然後鑽進木頭中。緊跟著,它們就在裏邊挖通道,造居室,生兒育女,賴在裏邊不肯出來,直到木頭被它們咬光為止。

138-139海洋劍客

在海洋魚類中,有一種食肉魚,叫劍魚。由於它的長頜延長,呈劍狀突出,因而得名。就憑著嘴前麵的這柄利劍,它生性好鬥。於是,海洋生物學家又給它取了個雅號——大海中的“劍客”。

劍客劍術真高明

作為一名劍客,劍魚的劍術自然是很高明的。遇到不太厲害的對手,它會先發製人,速戰速決,以一劍穿心結束戰鬥。然後,用長劍挑起獵物,飛快地向前遊上幾十分鍾,直到獵物完全窒息,才搖頭擺尾地用力揮劍,把獵物甩出去。這時,劍魚便可以美美地飽餐一頓了。要是碰上虎鯨等強大的對手,劍魚就會采取後發製人的策略,能躲就躲,實在無處躲避,便突然反身,殺個回馬槍,整個身子像電鑽一樣快速旋轉,利劍就會在虎鯨的軀體上鑽出一個大洞來,使敵手一命嗚呼或帶著重傷倉皇逃跑。

此外,劍魚還是出色的水上跳高能手,能躍出水麵達8米高。在非洲的西海岸,有人看到,一隻以捕食海魚為生的塘鵝,正在離海麵五六米的空中盤旋。突然,一條劍魚躥出水麵,用利劍穿透塘鵝後,一起落入水中。這種水中飛劍擊水鳥的精彩場麵,真是難得一見!

長劍震不斷

為什麼劍魚會有如此驚人的力量?通過研究,科學家發現劍魚身上的肌肉十分發達,它的心肌非常結實,即使被大魚叉刺中,心髒仍能跳動很長時間。曾經有一名捕捉劍魚的能手,捕獲過好幾百條大劍魚。1992年,他又用魚叉刺中了一條特別大的劍魚。眼看勝利在望,不料卻被劍魚拖入海中,同時接連被刺中三劍,最後竟然和這條劍魚同歸於盡了。

根據測定,劍魚的利劍在實施攻擊時,反衝擊力可高達1500牛頓!但它卻不會受傷。這是因為在劍魚的頭部,有一個天然的優質防震器。在長劍基部的骨頭中,有著蜂窩一樣的結構,孔隙中充滿了油液,好像是多孔的衝擊波吸收器。而且,劍魚頭蓋骨的骨頭結合十分緊密,又與長劍的基部連成一片。正是這種結構,使劍魚能經受住很強的衝擊力,在汪洋大海中橫衝直撞,不把任何動物放在眼裏。

想捕捉不容易

有時,在海上你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一群鯊魚把一頭巨鯨困在中間,它們用銳利的牙齒在鯨身上廝咬,不一會兒鯨就昏迷過去了。這時劍魚也趕來了,它用自己的長劍在鯨體上一陣亂刺,毫不手軟的樣子。但奇怪的是,它卻一口不吃,好像是專程來為鯊魚效勞的,這樣的舉動至今都讓人捉摸不透。

劍魚肉鮮味美,所以漁民從不錯過捕捉它的機會。由於劍魚一向喜歡單獨行動,所以在漁業上捕捉意義不大。不過,它也有個特殊的習性,就是很喜歡混在鮪魚群內,因此一般有鮪魚群的地方,常常可以看到劍魚。

但是,話說回來,捕捉劍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對於它,用各種網具都是徒勞的,唯一能捕捉它的工具就是魚叉,而這又是一樁相當冒險的事。往往受了傷的劍魚會突然潛入海底,而後猛地衝出海麵,刺穿或打翻漁船。所以說,你要打算捕捉劍魚的話,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哦。

妙妙果味派

劍魚

劍魚的“劍”異常鋒利,像長尾鯊的尾巴一樣。它屬於殘忍凶猛的魚類,平時生活在大洋深處,安分守己,膽小怕事,可要是它發怒時,就會不顧一切地向鯨、軍艦或漁船撲去,遊動的速度也是相當驚人的。有趣的是,在很久以前,船舶還是木頭製作的,當時英國的保險公司已經把“劍魚攻擊船隻所受傷害保險”列入保險條款,可見劍魚在當時的危害有多大。

140-141海洋警報員

海洋就像個“聚寶盆”,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礦產。然而,人為的環境汙染卻讓美麗的海洋變了顏色,海洋快成了人類的廢棄物倉庫。於是,一些沿海國家建立了監測站,共同保護這個“聚寶盆”。有趣的是,一些生活在海裏的魚類和軟體動物,也能對水體環境起到監測作用,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檢測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海洋警報員是如何“工作”的吧。

幼鮭咳嗽來提示

有一種生活在大西洋附近的鮭魚,喜歡比較清潔的水域。要是讓它碰到含有高濃度的金屬汙染物的水,這些小家夥就會不安分起來,立刻進行靜鰓動作,產生換氣的停頓,進而發出像“咳嗽”一樣的聲音。

因此,一旦有幼鮭有“咳嗽反應”,就說明水體被汙染了,並且相當嚴重。隨後,科學家對魚的反應做了研究,根據魚口一張一閉的肌肉活動產生的微弱電場,通過高度靈敏的電極與計算機相連,繪製出了測定關係圖。隻要對照咳嗽狀態的曲線,就可以很清楚地掌握水質汙染的情況。在英國泰晤士河的水質監測站,就是選用鮭魚來擔任監測員的。

聘請狗魚來服役

在非洲的尼日爾河流域,有一種嗅覺特別靈敏的狗魚,能對水中的有害物質和氣體作出相應的反應。

這些狗魚大都長著長鼻子,體長有1米左右,十分凶猛。它們每天遊動在蓄水池中,專門監測水質是否受到了有害物質的汙染。與此同時,監測人員也會借助一種特殊的放大器,對狗魚發出的脈衝信號進行收集。通常情況下,脈衝信號每分鍾振蕩400—800次,要是出現有害物質,狗魚發出的脈衝信號就會產生相應的爆裂聲,頻率也會減少到每分鍾200次以下。

正是有了這一特點,狗魚也被派上了用場,充當起了城市供水係統的“監測員”。據說,尼日利亞首都的供水係統都得靠狗魚值班進行監測。因為狗魚盡職盡責,現在已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聘請”去工作了,它們在美國、英國、德國和瑞士等國家擔當起了水文監測的重任。

牡蠣閉殼來抗議

牡蠣是一種海洋軟體動物,因為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成為酒店的桌上珍品,深受食客們的青睞。此外,它還可充當為人類服務的水質監測員。

通常,牡蠣會用自己的身體過濾大量海水來尋找藻類。如果有水質受到汙染,它的體殼將會自動關閉。據說,荷蘭科學家已經利用牡蠣和計算機,通過某種方式組成了水質汙染監測係統,可以對海洋汙染進行有效的監測預警。現在,這樣的汙水檢測器已在美國、英國等國家應用起來,深受好評。

除了這些監測員,法國還使用了一種鱒魚,利用它靈敏的嗅覺來辨別水中的化學物質,判別水質。

妙妙果味派

企鵝監測員

南極洲是企鵝生活的樂園,也是它們祖祖輩輩生活的淨土。因此,企鵝對各種空氣汙染的反應十分靈敏。根據企鵝的這一習性,德國柏林的一個空氣監測站啟用這種來自南極洲的水鳥充當“監測員”,要是空氣中有一丁點兒的汙染物,它們的呼吸便會發生變化。根據它們呼吸發生變化的大小就可知空氣受汙染程度的強弱,其準確性和靈敏度絕對不亞於先進的電子監測器。

142-143海洋中的醫生

海洋中也有白衣天使,雖然它們不穿白大褂,但同樣履行著醫生的職責,為生活在海洋裏的魚類提供各種醫療服務。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醫術高超的“醫生”,海洋裏的魚類在生病或受到傷害時,才能得到適當的“救治”,生活得更加舒適。

生意紅火的“清潔”蝦

在巴哈馬熱帶海域,有一種彼得鬆岩蝦,可以說是蝦醫生中的“名醫”。人們給這些小蝦起了個可愛的名字——“清潔蝦”。這種蝦喜歡把“醫療站”建在珊瑚礁、岩石、海草茂密的高地或沉船的殘骸邊緣。雖然“醫療所”陳設簡單,沒有現代化的醫療器械和藥物,甚至連張病床都沒有,但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蝦醫生們仍舊憑著自己高超的醫術和辛勤的工作,挽救了許多海洋動物的生命。

為了能夠讓病魚主動前來看病,這種小巧的“醫生”經常在洞穴的門口舞動頭前的一對觸須,並前後搖擺著身體。要是病魚看到觸須,就會立刻遊過來。然後,彼得岩鬆蝦會毫不猶豫地爬到魚的身上,做一個病情觀察,再用銳利的足鉗把患者的寄生物一個個拖出來,並對病魚身體的四周認真清理,直到幹幹淨淨方才罷休。當需要檢查魚的鰓蓋時,魚也會主動配合“醫生”的工作,依次張開兩邊的鰓蓋,讓醫生進行治療。此外,到這裏來就診的不僅有小魚,即使凶猛的鯊魚也會到此光顧,尋訪求醫。

救死扶傷,義不容辭

事實上,不僅蝦會充當醫生,一些看起來很普通的小魚兒也在從事這一行業,現已發現了50多種“魚醫生”。與蝦一樣,魚兒建立的“醫療站”也都設立在珊瑚礁、水中突兀的岩石、海草茂密的高地或沉船殘骸邊。它們也都是盡職盡責的“好醫生”,非常勤勞,據說有的魚醫生一天可治療400多條患皮膚病的魚兒,就連人類的醫生也自歎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