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藍色暢想曲1(1 / 3)

152-153海底散個步

咕嚕嚕,嘴角冒出了一串串氣泡!周圍盡是一片藍色的世界,幾名宇航員身穿潛水衣,肩背氧氣筒,急匆匆地向海底遊去。別以為這次潛水是為了探寶,其實,他們是在參加美國宇航局布置的海底訓練項目。這個項目的意圖很簡單,就是把海底當成太空,模擬太空行走訓練,讓宇航員親身體驗一次太空生活。

看,眼前這個綠色的大罐子名叫“寶瓶宮”,是這次訓練的場地。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座海底實驗室,它坐落在美國佛羅裏達州附近海域18米深的水下。有趣的是,它原本是黃色的,因為在海底呆了20多年,現今全身已披滿了海藻,就好像穿了一件綠色的外套!

堪比空間站

迫不及待,先衝進“寶瓶宮”再說,裏麵的條件真不錯!雖然麵積小了點,隻有42平方米,但光線充足,溫度適中。而且,各種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淋浴、衛生間、廚房、電腦等一樣不少,蠻有家的感覺。在這裏,他們要生活整整12天!論個頭,“寶瓶宮”的大小和真實空間站的居住艙差不多,有14米長,3米寬,約81噸重。難怪有人說,它就像一艘在太空中飛行的潮濕飛船!

參觀完“寶瓶宮”,正準備坐下休息,突然,耳朵裏嗡嗡直響。不用說,這一定是海麵上風暴來臨了。風暴一到,海麵巨浪滔天,這裏的氣壓就會發生變化,影響到你的耳膜,因此,耳朵不舒服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不必擔心。這時候,隻需張開嘴巴,深呼吸,並用手按摩一下耳部就可以了。

安全有保障

你一定很擔心,住在“寶瓶宮”裏安全嗎?其實,這裏的安全工作非常到位,幾乎做到了萬無一失。

首先,它的頂部有一條“臍帶”,負責輸送空氣、通信和電力,這樣,隨時可以和外界聯係。其次,這裏安裝有各種監控設備,每時每刻對氧氣、二氧化碳和煙霧等密切監測。一旦出現意外,設備會立即發出預警信號,到時候,即使緊急逃生,也有足夠的時間。再說了,海底的“寶瓶宮”並不是孤膽英雄,它也有外援。在離“寶瓶宮”不遠的海岸上,有一個訓練控製中心,每天都在監控著它。有了這些保護措施,在海底下訓練,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水下太空漫步

海底的景色果然壯觀!這不,有一條好奇的小魚,正透過舷窗,往裏麵偷看你。不過,既然是來訓練,就不能胡來,每天吃什麼食品、怎樣洗澡、何時睡覺以及外出訓練等,都有嚴格的規定,和對宇航員的要求一模一樣。

瞧,水下“太空行走”開始了!隻見宇航員身穿一件特製的潛水服,頭戴大頭盔,背著長架子。據說,這身行頭可以模擬月球上的重力水平。在他的腰上,還有一股電線和“寶瓶宮”相連接,是用來傳遞測量數據的。怎麼樣,夠酷吧?邁開腳,慢慢地走上幾步,海底的沙灘比較軟,走起來有些搖晃,活像一個不倒翁。接著,彎下腰撿一塊石頭,再鏟一鍬沙子!這些日常動作雖然簡單,但現在做起來一點兒也不輕鬆。正是憑著海底的訓練經曆,將來不管你在太空中做什麼,都會得心應手。這就是參加海底訓練的好處吧!

妙妙果味派

天上聽音樂

在太空飛行期間,宇航員可以打開Ipod音樂播放器,聽自己喜歡的歌曲。按照規定,經過特別改裝的Ipod隻能用堿性電池。不過,太空中Ipod耗電速度非常快,因此,得準備幾節堿性電池才行。但是,你別想把它帶進國際空間站,因為到目前,它還不被允許帶進空間站。

154-155暗戰北冰洋

世界四大洋中,北冰洋是麵積最小的一個。它和南極一樣,整天板著一副冰冷的麵孔。如今,在這塊冰水寶地下,更是湧動著一股股殺氣。為謀取利益,美、俄、英、加等國都虎視眈眈,覬覦北極:有的派潛艇巡邏,有的舉行軍事演習,有的修建軍港碼頭,有的進行科學考察……不難看出,一場你爭我搶的爭奪戰正悄然上演,北極將成為下一輪他們爭奪的目標。

搶奪北極地盤

進入21世紀,能源越來越緊缺,一輪輪的石油大戰緊鑼密鼓地上演。如今,這股旋風已經波及了北極。據美國地質調查局介紹,北極蘊藏著全球未開采石油儲量的1/4,數量高達100億噸。

2007年8月,在北冰洋上,俄羅斯科考隊乘著一艘“和平-1”小潛艇,一口氣就開進了4261米深的海底。在那裏,插上了一麵鈦合金國旗,有1米高,可以保存100年左右。這是人類首次進入北冰洋洋底。而美國也不甘落後,派出一艘破冰船,前往北極繪製海底地圖。但話又說回來,在南極這塊大陸上,從頭到腳都蘊藏著豐富的能源,有石油、天然氣,甚至包括可燃冰,那為什麼不去那裏開采呢?因為《南極條約》中明文規定,在南極地區禁止石油鑽井。

占領製高點

北極之所以會成為一片是非之地,石油資源是關鍵的因素,另外,這和它本身的戰略地位密不可分。打開世界地圖,你可以看到,北冰洋被亞、歐、北美大陸環抱著,是連接這三大洲的橋梁。從所處的位置上來說,北冰洋的戰略價值巨大。

2006年,聯合國在一份評估報告中說,由於全球氣溫上升,在不久的將來,北冰洋地區一年有5個月可以通航。有的人甚至預言,如果這一變暖趨勢繼續,從2015年開始,一到夏季,普通的商船就可以獨自航行在北冰洋上了。如果這一預言真的成為現實,那麼,隻有潛水艇能通過北冰洋的說法將成為曆史,到時候,許多商船也可暢遊北冰洋,從而減少對巴拿馬運河的依賴。這樣一來,對於北冰洋的戰略價值,是個極大地提升。可以說,誰主導了北極,誰就掌握了世界軍事的製高點。

夏旅勝地

除了油氣、戰略地位,北極的航運也是一大熱門。在未來,北極航線一旦開通,途經的商船將大為受益。因為航行的距離明顯變短了,運輸的成本就會大大降低,比傳統航線花費要低40%。而且,隨著氣候變暖,北極很有可能成為全球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到那時,很多人都會前去消夏避暑。乘船去那裏,你可以親身體驗北極的美景,呼吸涼而透心的空氣,見識威武高大的北極熊,同時感受北極地區的空曠。如果有機會,你還可以到愛斯基摩人居住的小冰屋中做客,看看他們的日常生活,坐著狗拉的雪橇,在冰原上狂飆一番。不管怎麼說,在未來全球的經濟發展中,北冰洋都是一大資源寶庫。

妙妙果味派

北極為啥沒企鵝?

受全球氣候暖化的影響,南北極的冰川正在消融,後果堪憂。人類如果再不警醒,減少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量,美國影片《後天》中的畫麵,在本世紀末將真實上演。在南極大陸,憨憨的企鵝可以說是那裏的主人,而北極熊則是北極的霸主。據說,北極早年也曾生存有一種企鵝,後來因為各種原因滅絕了。這樣,便形成了南極沒有北極熊,北極也不見企鵝的格局。

156-157參加海底音樂節

著名的維也納音樂節、風靡一時的網絡音樂節、爵士音樂節、搖滾音樂節……各種各樣的音樂節讓每一個人或陶醉,或瘋狂,讓大家有了釋放自己、充實靈魂的機會。然而,你知道嗎?每年7月,在美國佛羅裏達州的凱斯國家海洋保護區,都要舉行一次獨特的海底音樂節。

在美國,這個保護區名氣可大了,雖然它麵積不大,占地僅26平方千米,但區裏有大量的珊瑚礁、海草床和紅樹林等,是世界最大的海洋保護區之一。美國宇航局登月訓練、別具一格的南瓜燈大賽、科學家海底授課等等活動,讓這片海區更加聲名遠揚。

與魚同樂夠稀奇

你看,一場海底音樂會開始了,它的舞台很特別,是一個水中的天然珊瑚礁,藍色的海水充當了背景,看上去美麗極了。來自美國各地的400多名藝術家為遊人們同台演奏。他們個個神情專注,都在認真地吹彈,動情地演唱。有的人甚至伴著節拍,扭動著身體,歡快地跳起舞來。這時,旁邊幾條黃尾魚也乘機遊過來,湊個熱鬧!

再看那位樂隊指揮,他身穿黑色禮服,手拿紅色的潛水通氣管當指揮棒,正十分投入地“指揮”樂團“演奏”,一場水下“交響樂”隆重上演。擔任指揮的是美國著名的交響樂大師阿方索,他被邀請參加這個海底音樂節。後來,當有記者采訪,讓他談談自己的感受時。阿方索激動地說:“在我的指揮生涯中,終於有了一次水下指揮的經曆!”

藝術家造型酷

這裏的絕大多數人都是潛水愛好者。因為是在海底下,所有的人隻是在做一下樣子,擺個造型,並沒有在真正地演奏音樂。他們一邊聆聽當地電台的廣播,一邊載歌載舞。看起來,個個都有“藝術家”風範。

雖說隻是在裝樣子,但每位“藝術家”的行頭頗具特色。你瞧,有的打扮得像一隻美人魚,有的穿著一身海洋動物服,有的頭上戴著漂亮的貝殼帽子。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們手裏拿的樂器也很怪異,有的像魚骨頭,有的像大螃蟹,還有的像熱帶魚,真是五花八門。之所以把樂器造成海洋動物的形狀,據說是為了和海底的環境相一致。

這就奇怪了,水下是不能傳播聲音的,因為沒有空氣這種介質存在。那麼,這動聽的音樂聲是怎麼來的?原來,海麵上停著一艘大船,船上係著一個特製的喇叭,安放在水底。我們聽到的美妙音樂就是從這喇叭裏傳出的。

音樂節別樣主題

自海底音樂節首次舉行到現在,已經有20多年了。想當年,比爾?貝克創辦這個特殊的音樂節的初衷,是希望把人文的音樂與海底美景結合起來,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感受水下音樂的妙趣。每年音樂節,都有幾百名潛水愛好者從各地趕來,登台獻藝。在音樂節期間,除了有別出心裁的海底演奏會,還要展示當今世界上最新的潛水技術和裝備,當然,也包括其他形形色色的水下藝術。

不過,不管進行什麼活動,都不能違背“關愛海洋環境、保護珊瑚礁”這一前提,也不能對海底環境造成任何汙染和危害。所以,每年的音樂節都各有不同,主題也不一樣。比如,2003年舉辦的音樂節,選擇的音樂都與大海有關。著名歌星席琳?狄翁演唱的《泰坦尼克號》主題歌、吉米?巴菲的成名作《魚鰭》,還有當地音樂人特別製作的“背景音樂”等都被選中,在音樂節期間上演。如果有機會,你一定要去體驗一下,過一把海底音樂嘉年華的癮。

妙妙果味派

海底長鰓人

據預測,21世紀中後期,世界總人口將突破200億。這麼多人會使地球大陸不堪承受。所以,一部分人必須到大海裏生活。有科學家認為,人類是從有鰓動物進化而來的。經過分析人類和魚類的基因組,有的人說讓人長出鰓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這就解決了水下呼吸的大問題。

158-159吃掉石油大汙染

真糟糕!由於一場特大風暴突然襲來,在海上航行的一艘大油輪躲避不及,被掀翻了,造成大量原油外泄,周圍數千千米的海麵都成了黑乎乎的一片,再也不見藍色的海水。這該怎麼辦呢?

要知道,對於潔淨的海洋來說,石油汙染非常嚴重,有可能讓當地的生態環境遭到徹底破壞。首先,海洋魚類和哺乳動物將是第一受害者,它們會大量死亡。其次,遭殃的是海鳥,沒了小魚小蝦,它們也很難活下去。再者,由於風浪的作用,油汙可能漂向海濱,如果汙染了城市的淡水資源,後果就更不堪設想了!

更可怕的是,這些髒兮兮的油汙很不容易被清除。清理油汙不僅耗時長,而且,人們雖然使用了各種辦法,比如噴灑清除劑、用抽吸機吸油、用水柵刮油、用油纜阻擋石油擴散,但總體效果都不太理想,都是治標不治本。那麼,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法呢?

微生物上陣來

這不,有科學家獻上了一個妙計,他們把目光瞄向了小小的微生物。我們知道,微生物是一個大家族,有很多成員,生活習性也各不相同。其中,有的微生物特愛吃石油,而且它們的吃法也很特別。簡單地說,就是把石油中的碳吸收掉,當作自己的養料,接著再對石油做進一步地分解氧化。這樣,石油的三分之一被微生物吃掉了,變成它自己的細胞成分,而剩下的三分之二也沒被浪費,變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怎麼樣,這個用微生物來吃掉石油汙染的想法,很了不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