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耳朵,張大嘴
一般來說,鞭炮在燃放時,能產生90分貝以上的噪音,有可能對聽力造成傷害。醫生建議,在燃放鞭炮時,最好保持10米遠的安全距離。同時,張開嘴巴,並用雙手捂住耳朵。這樣做,不僅可以讓耳膜的兩邊壓力保持平衡,還可起到保護鼓膜、聽小骨等聽力係統的作用。
打哈欠會傳染
下巴繃得緊緊的,嘴巴張開,吸進大量空氣,緊接著,快速呼出一口。同時,伸開雙臂,啊——真舒服!打哈欠這種動作很常見,但要解釋清楚卻並不容易。有人說是想睡覺的征兆,還有人說是無聊的緣故,甚至有人怪罪於心情,說由於心情煩悶才打哈欠。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人打哈欠呢?
打哈欠,伸懶腰
原來,每天人都要不停地吸進新鮮的氧氣,並不斷排出身體中的二氧化碳。在學習、工作、勞動的時候,如果時間長了,身體和腦子都很疲勞。這時候,身體裏產生的二氧化碳就很多。如果不及時呼出去,對身體就有害處。尤其是當你睡眠不足或者勞累過度時,一連會打好幾個哈欠,其實這是一種保護性的動作,是在警告你:“大腦和各個器官都累了,要趕快睡覺休息啦。”
在打哈欠的時候,總要伸一下懶腰,除非環境不允許。可別小看了這個小動作,它的作用可不小哦。伸懶腰可以讓手臂、大腿特別是脊背的肌肉產生緊張的感覺,這麼一來,肌肉會產生一種信號進入大腦皮層,促使大腦皮層的各個功能區暫時地興奮一下,活躍一段不太長的時間。當然,疲勞也得到了相應的緩解。
打哈欠會傳染
科學家還發現,飛行員和跳傘員個個年輕力壯,精力充沛,但是在執行任務前,有不少人開始打哈欠,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當人處在情感強烈緊張的情勢時,一種很古老的反射機製使人下意識地屏住了呼吸,同時,作為呼吸的原始形式,哈欠也起了作用。此時,深吸氣使血液中的氧氣飽和,血液充入大腦、肌肉,以此為決定行為做準備。飛行員之所以要打哈欠,可能是他們以一種自然、簡單的妙法來減輕精神的緊張。看來,打哈欠對人體是有益的,而且也是必需的。
不僅如此,打哈欠也像笑聲一樣,有傳染的怪習慣。而且,還是本能的,它基本上是你生來就會的動作。讓我們想象一下,在一個坐著20個人的房間裏,其中有一人打了哈欠,5分鍾內,房間裏幾乎一半的人都哈欠連天,其他的人也有打哈欠的想法。這或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吧。
打完哈欠就流淚
打個哈欠,伸伸懶腰,感覺很舒服!不過,麻煩的事情也出現了。哈欠一打,兩眼淚汪汪的,真難為人。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在兩隻眼睛外上方的眼眶裏,各有一個淚腺。除了睡覺外,淚腺時時刻刻都在分泌淚水,清潔和滋潤著眼球。平時,淚腺分泌的淚水很少,這些淚水一部分被蒸發掉了,另一部分在眨眼的一瞬間,通過淚道流到鼻腔中,因此,平常你幾乎感覺不到自己在流淚。當然,傷心時可不能算。在打哈欠時,你張大了嘴巴,一股氣體從口中衝出,這時候,臉蛋、舌頭和咽喉的肌肉收縮,口腔內的壓力增高,鼻腔內的壓力也隨之增大,淚水通行的淚道暫時受到阻擋,迫使淚液回流到眼球表麵,便隻得奪眶而出,你就會眼淚汪汪了。
冷風吹,眼淚流
寒冷的冬天,北風一吹,有的人眼睛就不由自主地嘩嘩掉下淚來。這是因為受到冷空氣的刺激,淚腺分泌過多的眼淚的緣故。這是淚腺的一種保護性生理反應。如果治療的話,可以配合針灸、熱敷或中藥治療,也可以適當用抗生素眼藥水,比如氯黴素眼藥水等。
打針打在屁股上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日常生活中,感冒、發燒、胃疼等疾病總會不期而至,讓身體健康大打折扣。病來如山倒,假如生病了,首要做的事情,就是趕緊吃藥、打針。畢竟,病情耽誤不得。
在醫院打針時,護士阿姨總是拿一根棉簽,沾上碘酒或酒精,在屁股上擦一下,先消毒。緊接著,猛地一下將針頭紮進屁股,偶爾用指頭捏幾下肌肉,一是為了不讓你覺得太疼,二是讓一管藥水盡快推進去。可奇怪的是,為什麼打針不在胳膊上打,而要在屁股上打呢?
屁股是首選
實際上,胳膊注射和屁股注射這兩種都屬於肌肉注射,是醫生常用的注射方法。要是生病了,除了吃藥,打針是為了能讓液體藥物直接注射到皮膚下的肌肉裏,讓藥物發揮作用。可哪裏的肌肉最合適呢?
如果注射劑量小的話,最好是屁股,準確地說,應該是在臀部的上部。那裏有全身最肥厚的肌肉,大的血管、神經和骨骼組織又比較少,紮針不會受到太大的傷害。更重要的是,臀部的肌肉層毛細血管豐富,特別有利於液體藥物的吸收,所以療效會比較好。同時,這種注射十分安全,可以形成一個局部的藥庫,能夠做到緩慢持久地向血液輸藥。不過,在打針時還要注意,因為屁股上有肥厚的皮下脂肪,針頭要穿過脂肪層,紮進肌肉裏,否則藥液注入脂肪裏,效果就不理想了。
閑話注射器
接下來說一說針管。針管,也就是注射器。它的體積小,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是醫院最常見的一種醫療器械。但它的發明和改進,卻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時間。早在我國漢代,就出現了灌腸器。據記載,醫學家張仲景用小竹管灌肛門來治療疾病。這種小竹管就是灌腸器,可以說是注射器的雛形。
15世紀,意大利人卡蒂內爾就提出了注射器的原理,他設想用一種推進器可以將藥液注入人體。但直到1853年,法國的普拉沃茲才用白銀製作了世界上第一個活塞式注射器,它的容量隻有1毫升,並有一根刻有螺紋的活塞棒。後來,英國人弗格森第一個使用玻璃注射器。我們知道,玻璃透明度好,可以隨時看到裏麵藥物的注入情況。現在的注射器,都是用塑料製造的一次性的,這讓交叉感染的機會大大減少。然而,這種注射器存在著種種缺點。首先,藥物必須加工成水溶液。其次,是注射器必須配有針頭,隻有醫護人員才能為病人注射。目前,市麵上已出現了無針頭注射器、噴射注射器、電子注射器等,但願往後打針將不再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
輸液找靜脈
要是病得不輕,光打針顯然是不行的。這時,就要輸液。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護士在輸液時,會先捆住你的手腕,然後拍拍你的手,再在手背上找準位置,一下子紮進去。那麼,她為什麼要把手腕捆住呢?
這還得從血管說起。說來有趣,人體主要有兩個血管,一個是動脈,另一個是靜脈。動脈負責把從心髒流出的血液送往全身各處,而靜脈則是把經過代謝的血液運回心髒。這兩條血管都在皮膚裏麵,相對來說,靜脈更容易發現。紮緊手腕,主要是為了讓血液暫不流通,更加容易發現靜脈,一下子就找到了血管。這樣,藥物也可以正常地流遍全身,發揮藥效了。
肝膽相照
俗話說,“肝膽相照”,這個詞兒常用來形容朋友間的珍貴情誼。原來,肝和膽這兩個器官不僅位置相近,而且,肝髒產生的膽汁會儲存在膽囊內,並被濃縮。一旦需要,膽汁會重新進入腸道,幫助小腸把食物分解得更加充分。它們好像一對生死之交的鐵哥們兒,誰也離不開誰。
肝髒不可或缺
先說說肝髒。它位於人體腹部的右上方,是一個褐紅色的器官,呈三角形。雖然長得不起眼,但作用巨大。據研究,成年人肝髒的體積約為25×15×6立方厘米,大約有1500克重。可以說,肝髒是人體內最大的消化腺,能夠維持人的生命和內外環境的穩定。
肝髒是由數十億的肝細胞構成的,它主要有三大功能。首先是消化功能。腸道內的脂肪等營養物質就是通過膽汁來消化的。二是造血功能。胎兒在媽媽肚子裏兩個多月的時候,肝髒是胎兒最主要的造血工廠。直到5個月大時,肝髒的造血功能才逐步被骨髓替代。三是解毒功能。如果有毒的物質到達肝髒時,就會被肝髒短時加工,代謝中產生的毒物或外來的毒物都被分化瓦解了。
嚇沒嚇破“膽”
接下來,再來說膽。膽是最常見的一個詞,比如,“聞風喪膽”、“嚇破了膽”等。那麼,膽真的能被嚇破嗎?還是先去了解一下它吧。膽囊位於肝髒下麵,是一個黃綠色的小袋子,大小和形狀都很像一個梨。一個成年人的膽囊通常長8—12厘米,寬3—5厘米,可以容納30—60毫升的液體。
膽囊裏的液體就是膽汁,味道很苦,可它並不是膽囊產生的,而是由肝髒分泌出來的。肝髒產生膽汁後,並不直接進入腸道,而是先通過膽囊,然後經膽囊的黏膜濃縮,把膽汁內的有效成分儲存在膽囊內。一般來說,人在吃飯三四個小時後,食物就到了十二指腸,這時膽囊就會產生一種叫縮膽囊素的激素,它能使膽囊收縮,膽汁就被排入了十二指腸。正是有了膽汁的幫助,進入人體的脂肪才能很容易分解成更小的微粒,最後被人體吸收。
現在你知道了吧,膽不是控製感情的器官,它是不會被嚇住的,更不會因嚇一跳而死亡。那些因“嚇破膽”而致死的人,不過是心髒驟然停跳的結果,與膽毫無關係。
膽量大就膽大?
古人認為,越勇猛的人,“膽越大”,膽子也越大。在《三國演義》中,薑維足智多謀,文韜武略,堪稱奇才。他死後被開膛,隻見他的膽“大如雞卵”。這突出了薑維的過人膽識。
膽的大小與膽量果真有關嗎?我們知道,膽囊是人體的重要內髒器官之一,最重要的任務是幫助消化。而膽量是一個人的性格特征。膽量的大小一般是在後天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它和一個人的親身經曆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有一個共同的“膽”字,就把兩個毫不相幹的事物毫無理由地扯到一起,這與鬧笑話簡直沒有什麼區別。可見,人膽量的大小與膽的大小沒有任何關聯。
胰腺助消化
胰腺藏在胃的後麵,是一個長而窄的腺體,像一把黃色的勺子。在整個消化係統中,作用不可小看。由於胰腺的參與,食物才能被更徹底地消化。相反,如果沒有胰腺的協助,就是吃再多有營養的食物,也會白白地浪費掉。這主要是因為胰腺能分泌胰液,它是一種無色透明的堿性液體,對蛋白質、澱粉和脂肪的消化能起到促進作用,使人體對營養成分吸收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