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弓的用途
光著腳丫子,在鬆軟的泥土上走上幾圈。仔細觀察後,你會發現,原來,在腳的內側,其實並不是平的,而是好像一座拱形的門或橋,這就是“足弓”。它可以吸收震蕩,腳就像有彈簧一樣,走路有彈性,腳不痛。人是惟一有足弓的脊椎動物。足弓的存在,既表示了人的特征,同時,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個顯著標誌。
研究表明,足弓的形成與生活、習俗及所處環境有關。現在,不少愛美的人喜歡穿高跟鞋、尖頭鞋,加上道路平坦,出門不是打的就是乘公共汽車,很少走路。這麼一來,不僅足部的肌肉一直處在緊張狀態,而且足肌缺乏鍛煉,也不夠堅強,容易患上平足症。這是人類進化中的一種退化病,是不正常現象,需要及時矯正。
左轉圈賽跑
參加學校的田徑運動會,你會驚奇地發現,如果繞著場地跑,都是朝左轉圈,不會朝右轉圈。這裏有什麼科學道理嗎?
實話告訴你吧,這其中主要有3個方麵的原因。一個跟心髒有關係。我們知道,心髒位於胸腔的左側,所以隻要你一奔跑,重心就會不由自主地偏左。而其他兩個原因跟腳都有莫大的關係。
首先,正常來說,人是用左腳來起跳的。其次,前麵說過,左右腳的分工不同,左腳支撐右腳動作。當你快速奔跑時,因為身體的重心偏向左側,所以,左腳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僅擔負著蹬地麵以增加速度的任務,還負責掌握方向呢。這麼一來,每逢賽跑,就形成了左轉圈的習慣。20世紀初,國際田徑聯盟做出明確規定,“以左手為內側”作為賽跑方向。於是,左轉圈就成了比賽規則,一直沿用到今天。
大象用腳來按摩
人的腳很重要,而對大象來說,它的腳除了最普通的作用外,還有另外的妙用。在泰國馴象營裏,經過調教的大象不僅可以完成許多高難度動作,比如走粗索、鼻子轉呼啦圈、踢足球等,而且還有一種最驚險的項目,就是大象用腳給你按摩——你平躺在地上,大象撒腿上前,揮舞著柱子粗的象腳,在你的背上輕輕地“按摩”,真是別有一番刺激體驗。不過,這隻能說說罷了,要是自己真的躺在象腳下,那……還是閉上眼睛,求上天保佑吧。
撒謊藏不住
叮鈴鈴,鬧鍾一響,睜開眼睛,一天的生活開始了,眼睛也該開始工作了。我們每天的生活都和眼睛息息相關,一刻也離不開它。隻有在晚上睡覺的時候,眼睛才能稍微休息一下。研究發現,眼睛接收的信息占到人體接收外界信息總數的90%以上。不僅如此,眼睛獲得信息後,會直接傳給大腦。可以說,眼睛是大腦的延伸部分,簡直是一個“腦的天窗”。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此話一點兒不假。因為眼睛能傳神,可以展示出一個人的喜怒哀樂。而且,透過一個人的眼睛,你還能看到他內心的秘密。可是,近年來,不少科學家認為,真正稱得上“心靈的窗戶”的並不是眼睛,而是眼睛中的瞳孔。這是怎麼回事呢?請往下看!
活的照相機
我們每天都用眼睛,但對眼睛結構的了解恐怕沒多少。其實,眼睛的結構很簡單,分為三部分,眼球、視覺通路和眼附屬器。眼瞼、眼外肌和淚器等都屬於眼附屬器,而眼球相當於一架活的照相機,是眼睛的主要部分,構造十分精致,包括晶狀體、玻璃體和房水等,這些物質都是透明的。其中,晶狀體就像一麵有彈性的凸透鏡,並且曲度可以自己調節。
當我們看一個物體時,這個物體反射來的光線,會通過角膜和房水,由瞳孔進到眼裏。這時候,由於晶狀體的曲度可以調節,光線經過折射,在視網膜上就會形成一個物像。視網膜上的視覺細胞在得到這個物像信息後,再傳給大腦,我們就看到了眼前的物體。所以,看書寫字,可別忘了保護好你的“照相機”。
眼睛的窗戶
有的人說,眼睛就是眼球,真是這樣的嗎?其實,這樣想是錯誤的。眼球主要負責接受外界光線的刺激,然後視覺通路會把光波信息經過處理,變為視覺衝動,傳到大腦的視覺中樞,我們的大腦就獲得了視覺圖像。
在眼球中間,有一個圓形的小孔,這就是瞳孔。它是光線進入眼睛的窗戶。當光線太強的時候,瞳孔會慢慢縮小,攔住過多的亮光;當光線太弱時,瞳孔又會自動放大,讓更多的光線進入。你可不要小看了瞳孔,它總是能恰到好處地自動調節,讓你能在各種環境下分辨外界的信息。可見,當看東西時,瞳孔的功勞也是大大的。
瞳孔“晴雨表”
說來有趣,一個人的情緒變化,總是可以從瞳孔表現出來。這是美國心理學家赫斯偶然發現的。1960年的一天晚上,赫斯躺在床上翻閱一本精美的畫冊。當時,光線並不暗,可是赫斯的妻子突然發現,丈夫的瞳孔一下子大得出奇。這是為什麼呢?赫斯百思不得其解。臨睡時,他忽然想起,也許瞳孔大小與人的情緒反應密切有關。
後來,赫斯通過實驗證實,人們在觀看感興趣的東西時,瞳孔會放大;而看到讓人害怕或討厭的東西時,瞳孔會縮小。也就是說,通過瞳孔的大小變化,我們可以了解人的一些心理活動,它是人感情變化的“晴雨表”。當你說謊的時候,瞳孔是不會說謊的。
三寸不爛之舌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諸葛亮能言善辯,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孫權、劉備聯合起來,共同抵抗曹操,最終取得了赤壁之戰的首個勝利。那麼,舌頭真的是三寸嗎?這種說法還真是不假,舌頭確實有3寸左右,大約是10厘米。
小舌頭大用途
舌頭雖小,可它的用途一點兒都不小。想想“舌戰”兩個字,就可以知道舌頭在論戰中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了。事實上,如果沒有舌頭,我們根本無法說話和唱歌,即使讓舌頭不動,也不能講出一句妙語來。舌頭不僅能幫助我們講話,還能分辨味道,另外,發音、協助吞咽也是舌頭的功用。
舌頭主要由肌肉構成,表麵是一層黏膜,看上去十分光滑。如果你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你的舌頭上,有許多的小紅點。不要小看了這些紅點,它可是專門品嚐食物味道的器官,這就是被稱為味蕾的味覺細胞。味蕾是一種可以接受味道刺激的感受器。當食物進入口腔後,通過咀嚼,食物的味道就會溶解在唾液中,從而刺激味覺細胞,再通過神經傳入大腦皮層的味覺區,就會引起味覺,舌頭可算是嚐盡了天下美味。
各司其職有條理
既然每個人舌頭上都有味蕾,但奶奶卻經常這樣說,人要是老了,就不知鹹淡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人到45歲後,味蕾就會像花兒凋謝一樣,開始萎縮,數目也慢慢地減少,對味道的感覺就不如原先那麼敏感了。據研究,在人的一生中,對鹹味的感覺最早消失,然後是對甜味的感覺。
舌頭的味覺,基本上是甜、酸、苦、鹹四種,其他的味覺,像澀、辣味等都是由這四種組合而成的。這是因為味蕾主要分四種類型,每一種感受一種味道,負責到底。感受苦味的味蕾,集中在舌頭根部;感受鹹味的味蕾,分布在舌尖和舌尖兩側的前半部分;舌頭兩側的後半部分,感受酸味的味蕾比較多;而感受甜味的味蕾,大多在舌尖。因而,吃的東西甜不甜,隻要把舌尖伸出來,舔一舔就知道了。
門戶小衛士
當我們去醫院檢查,醫生讓張開嘴巴,喊“啊”的時候,就會發現,在嘴巴的深處,也就是在鼻子和嘴巴相通的地方,長了一個“小舌頭”。這個小舌頭和我們說話用的舌頭可不一樣,它的真正名字叫懸壅垂。別看它不起眼,在吃東西的時候還離不開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