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始,開啟於混沌之時,傳說在天地還沒有被開辟之前,世界就像是一個大雞蛋,隻是混沌一團。沒有天地萬物,也沒有規律法則,既不存在有,也不存在無。也不知道過了多少年月,在那混沌中孕畜了一個巨人——始祖盤古!這個巨人就在這片混沌中一直昏睡,一直成長,他這一睡,就是一萬八千年。一萬八千年後,盤古醒來,使一把開天斧便劈開混沌!於是清氣升為天,濁氣降為地。盤古擔心天地再次相合化為混沌,便頭頂青天,腳踏大地,挺立在天地之間。以後,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盤古也每日增高一丈。又這樣不知經過多少年月,天高的不能再高,地深的不能再深,盤古也成為了頂天立地的巨人,像一根柱子支撐著天和地,使它們再也變不回混沌。這樣,就有世界的雛形。盤古開辟了天和地,但他也累死了。盤古臨死前,他嘴裏呼出的氣也變成了四季飄動的白雲;聲音變成天空的雷霆;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頭發和胡須變成了天空的星星;他的身體變成了東、西、南、北四極和雄偉的三山五嶽;血液變成了江河;筋脈變成了道路;肌肉變成了農田;牙齒、骨骼和骨髓變成了地下礦藏;皮膚和汗毛變成了地上的草木;汗水變成了雨露。於是世界被分成了三個部分:天、地、冥。天界又名仙界,乃是得道高人所居的寶地。開天始自盤古氏,自從盤古破鴻蒙,從此天地相隔九萬裏之遙。西昆侖與西王母之瑤池遙遙相對,瑤池化水為雲,廣布天地間化為一重天,素問天有九重,由一重天瑤池上到九重離恨天共計三十三層。而今紫微星與北鬥星遙遙對映的地方便是南天門,南天門亦是仙界入口。九層浮雲承托天宮,無數仙島林立其旁。後天地再次擴寬,仙界便分為九九八十一小重天,一重天便是一片新天地。而最高的八十一重天便是天庭。仙界之人莫不逍遙自在,不在話下。冥界乃是萬物死後魂魄輪回之地,相傳過了鬼門關便上了一條名叫黃泉路的路,路上盛開著隻見花,不見葉的彼岸花,路盡頭有一條河名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橋名叫奈何橋。走過奈何橋便見一土台叫望鄉台,望鄉台有個亭子,名叫孟婆亭,那裏有個叫孟婆的女人守候在那裏,給每個路過的魂魄遞上一碗湯服下,喝下湯的人便失去一切,忘川河旁有塊三生石,記載著萬物的前世今生未來,走過奈何橋,在望鄉台上看最後一看人間,喝碗萬川水忘卻今生。也不知何時何地,那冥界出了一個冷峻少年,身披黑甲,手持一口無形長劍,竟鬧的冥界不得安寧,即使是鎮壓他的天兵天將也被屠戮殆盡,那些九幽鬼怪盡數服從,聽那少年指揮,四處興風作浪,噬人魂魄。一時間冥界戰亂不斷,連死者亦不能安息。那陰間十代冥王奉天旨鎮壓叛亂,卻不想百戰百敗,十王有九王魂飛魄散,隻剩閻王隻身逃回仙界,說那少年如何厲害,請求玉皇大帝鎮壓冥界。於是玉皇大帝命九天共計十萬天兵天將誅殺邪魔,那少年聞之,帶無數妖魔鬼怪迎戰,雙方於黃泉打的天昏地暗。但最後十萬天兵天將雖死傷慘重,卻依舊無法消滅妖魔,這一戰,便持續了二百年。冥界本就陰氣過重,又因大戰竟使得陰氣不受控製,生出了更多妖魔,當時的仙界統帥乃是九天大將軍,,他見戰事愈惡,便親自帶領精兵強將孤軍深入,殺入幽冥背陰山中,終找到了那個少年藏匿的洞穴,那少年隻憑一人之力大戰三天三夜,但終是被鎮壓於鎮妖壺內。經過冥界一戰,十萬將士隻剩二成不到,還多是負傷在身,但終是凱旋而歸,那少年被封於神器——鎮妖壺內,壓在七重天罪非山下,派遣重兵把守,任那少年受盡無盡折磨。再說冥界,經此一戰後陰氣大盛,連神仙都不能抵擋陰氣吞噬,不願前來,並且妖魔鬼怪遍地橫行,使得仙界逐漸喪失冥界的控製。千年之後,玉皇大帝見冥界收複無望,遂下天旨撤走所有鎮守冥界的仙人,改冥界之名為魔界,並關閉仙界所有通向魔界的通道,以保仙界安寧。後為了監視和約束魔界,在第一重天建立一條通道連接魔界,這便是赫赫有名的神魔道!神魔道實際是由十九個獨立的空間經過撕裂,結合而成的混亂世界,因此仙界將神魔道分為十九段,以段數命名各空間。其中神魔道第一段到第七段被仙界掌控。仙界特設置正四貞神魔道總鎮使治理此地,抵擋魔界。而魔界自從被封閉後便是戰亂不斷,變成了真正的地獄。無數妖魔鬼怪先是為了生存而弱肉強食,打打殺殺。後來便劃線為界,稱王稱霸。試圖統一魔界,站上那最高峰!經曆無數戰爭後,實力最為強大的魔族在族長成羽的率領下統一魔界,後成羽在森羅寶殿原址大興土木,遣無數陰羅小鬼修造城池,築成魔都,成羽自封魔王,治理魔界,自此魔界實力大盛,竟可與仙界對抗,不僅占領神魔道第十九、十八段,還將手伸入凡間,荼毒生靈。仙界也派遣重兵對抗魔界,但無奈神魔道內陰氣太重,不僅生出無數妖魔鬼怪,還削弱了天兵天將的戰力,長年累月下來,此地竟成了天兵天將的埋葬之地,強大的仙界也因此居然出現了士兵不足等問題。無奈之下,玉皇大帝解除例如“兩仙相愛則死”等仙界諸多禁咒以改變局麵,過了近萬年,神魔道局勢漸漸穩定,至此神魔相抗,黑白平衡,誰也沒占到上風。故事就是從這裏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