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傳道授業?(1 / 2)

“陛下讓我監督你的課業。課業不能完成我倆都好不了。之所以住進你的府邸,也是為了你好。這樣一來你對課業有什麼疑惑,隨時都能找我請教,隨時給你解決。這事兒就算是陛下知道了,也得誇我一句用心。”

郭翀正色說道。一臉的大公無私。

朱樉:“....”

短暫的一天接觸讓朱樉感覺眼前的先生,好像和自己印象中的其他先生都不太一樣。尤其是這臉皮...忒厚了....

坑了自己三十兩的積蓄不說,還住進了自己家裏....

這被老師住進家裏的感覺,能好?

樉哥兒心裏苦,可樉哥兒不敢說...

......

入夜。秦王府點起了燭火。房間裏,搖曳的燭火照在郭翀和樉哥兒的臉上。

郭翀正在監督樉哥兒的課業。

沒錯,就是宋濂白天布置的課業,誦讀論語全篇。

在教之前郭翀就已經想到了教導朱樉這憨貨的難度,做好了充足的心理準備。可真正開始教起來之後郭翀才發現自己準備的還不夠充分....

原本想著照著課本讀論語,這玩意兒難度也不高。還道是宋濂想著自己第一天監督樉哥兒的課業所以故意放了點水,降低了難度。

畢竟照著讀論語,這誰不會啊?隻要認識字不就讀出來了?要說背誦論語,那還難一些。

可當開始教朱樉之後,郭翀才發現,自己是誤會宋老頭了....

這樉哥兒還真讀不了論語!他字認不全!

不說是目不識丁。但大部分字會記混是真的。

聽樉哥兒讀了幾段論語之後,郭翀的臉色就黑了....

繼承了前身的記憶等同於繼承了對方的才學。自己不說才高八鬥,但四書五經絕對是滾瓜爛熟的。這論語,簡直就是倒背如流。

因此樉哥兒一邊讀,隻是讀了幾個小段,郭翀就已經聽到了十好幾處的錯誤。要麼就是耍小聰明跳過一段,跳過個一句半句。要麼就是認錯了字,更有甚者,這家夥還來了個自主改編,改了個狗屁不通。

磕磕絆絆讀了幾段論語之後,樉哥兒紅著臉停了下來。

“先生,我讀的還行吧?”

郭翀:“.....”

這教樉哥兒還真是個困難的差事兒。聽這架勢...這貨認字都認不全呢....

看來真要教樉哥兒的話,就得從教他認字開始了.....

“先生?”

樉哥兒見郭翀不語,又小心地喚了聲...有些擔心地看著郭翀。心跳不由加速...

先生他不會是被刺激到,瘋病複發了吧?

樉哥兒十分緊張。

“沒想到二殿下十四歲了,居然目不識丁?”曆史誠不欺我,果然,這位秦王殿下對於這文化課是真不喜歡....

“先生,我還是識得一些的。就是這些字長得太像了,分不清哪個是哪個,讀著讀著就不認得了,讓人糟心。”樉哥兒抱怨道。

郭翀翻了個白眼。

特麼的,不認字就不認字,哪裏來的這麼多理由?

“宋先生他讓我把這些字背下來,可我背著背著總背亂,單個的時候還能認一認,湊一起就又認不得了。”樉哥兒撓了撓頭,有些懊惱。

確實,古代識字都是靠死記硬背。從前身的記憶來看,前身識字也是如此。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古代百姓識字率這麼低的原因了。光是認出這些字就已經是一道坎,識字都難,更別說讀書了。哪怕封建王朝已經曆經了一千多年到了大明王朝,可識字率依舊很低。能識字讀書的普通人都是有著極高的學習天賦和學習主動性的。

不說別人,單是自己這前身,記憶力超凡。自小便是神童。過目不忘是基礎能力,別人識字,認一個字要背半天,而自己小時候隻是掃了一眼,就直接記下,而且不會記混。記憶在腦海裏極為清晰。這就是天賦!而顯然,樉哥兒並不具備...

人與人的天賦是不同的。記憶力並不能代表一切。有的人對於文字敏感,在背書這方麵記憶力超凡,一目十行過目不忘。而有的人則可能在背書上記憶力一般,但對於圖像記憶力敏感,看過一遍的地圖就能熟記於心,掃過的軍陣就能照搬出來。樉哥兒顯然是在背書這方麵天賦一般,但在打仗方麵,天賦卓然。

前世有不少流傳在民間的俗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條條大路通羅馬。這些話乍得一聽,像是好心安慰的雞湯,但仔細想想,說的卻並非沒有道理。人和人的天賦有差距,每個人擅長的也有側重,也有不同。找到自己的長處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