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微微吹過,夾河流域的庫塘堅冰溶化,河水自上而下,緩緩流淌,在下遊橡皮壩的作用下,阻流成池,量大麵寬,水紋漣漪,碧波蕩漾,與藍天輝映,水天一色。夾河春暖鴨先知。上遊農家的鴨、鵝,紛紛跳入河中,遊逛嬉水,時而一頭紮進水裏,吃著鮮美的魚蝦。閑了一冬的老人們,一大早起來,拿著餌料、釣竿、網兜,坐在夾河的石台上,聚精會神地釣著水中的魚兒,甩竿、提竿之間,充滿了樂趣。春風領著春水向我們走來了。
春風習習,集合了天上的雲朵,飄下了淋淋瀝瀝的雨絲,落入地麵,滲入地下,喚醒了夾河岸柳的毛根,它翻了翻身,吸著春雨,喝著夾河水,把積存了一冬的營養,通過樹幹,不斷地輸送到樹梢,萌發出千千萬萬個葉芽,依次漸綠,春水領著春意向我們走來了。
夾河南堤垂柳作為福山八大景之一,過去的觀賞性並不大。1976年,我在福山一中學習,時常會經過夾河岸邊。那時春季的夾河,隻能算條小河,河岸實為陡坡,岸上的垂柳歪著、斜著、躺著、倒著,千奇百怪,從頭到尾,隻有一二百棵,對岸棵柳沒有。垂柳生長在西岸通往縣城的路上,坑坑窪窪,窄窄巴巴,與一旁低矮潮濕的民居和縣裏辦公的平房,倒也般配。改革開放後,福山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漿砌夾河大堤,修築河濱公路,栽植了數以萬計的樹木,垂柳增加了十幾倍,對岸也柳影婆娑。棵棵寧屈不彎,株株昂然挺拔,每棵都有摟粗,好似守在兩岸威風凜凜的衛士,風吹不走,雷打不動,雪壓不跨。可謂:半城河水半城柳,風吹夾河別樣綠了。
最先知春的夾河垂柳擺動著枝條,招呼著旁邊的樹木花草:“初春來到了,快出來享受陽光吧”。它們一覺醒來,伸了伸懶腰,很快吐芽生蕾,綻放出五顏六色的花朵,長出了嫩嫩的枝葉,散發出無數種香氣。長長的河濱公園連同福山大地,到處開滿了桃花、杏花、梨花、海棠花、李子花、蘋果花、櫻桃花等,紅似烈火,白同瑞雪,黃如金粉,綠比翡翠,群芳爭豔,與蒼鬆翠柏、冬青毛竹和其它花木一起,組成了綠色海洋、花的世界。各種各樣的鳥兒來到樹木花草間,蹦蹦跳跳,飛來飛去,嘰嘰喳喳、就兒就兒地叫著、唱著,談情說愛,共築愛巢。春意帶著春色向我們走來了。
春天來了,夾河岸邊的農民日漸忙碌,在自己的田園裏刨地剪樹、管理麥田、起壟整畦、栽苗播種。田野裏、山坡上,支起了一個個塑料大棚、小棚,仿佛成了白色天地。在一些暖棚裏,果農、菜農們正忙著給桃、李、杏和大櫻桃、黃瓜等追肥澆水、噴藥除害、疏花疏果,或采收紅彤彤的草莓、綠油油的蔬菜、嫩乎乎的玉米。這與改革開放前相比,恍如隔世。清明時節,夾河流域的山坡、地堰和房前屋後,會冒出小女般的嬌嫩椿芽,一朵朵、一束束、一簇簇、一樹樹,紅紅火火地搖曳在椿樹的枝丫上,染紅了山村田野。男男女女還會春風得意的采摘椿葉,為人們奉獻出新春第一道時令蔬菜,到處飄溢著椿葉的濃鬱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