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煙台幹部進藏工作,耳聞目睹了雪域高原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俗,今擇其五以饗父老鄉親。
嚴禁殺生
4年前,聶拉木縣有一位內地來的幹部,下鄉打死了一隻野兔,晚上做成菜,邀請藏族的縣委主要領導嚐鮮,結果挨了頓好訓。為啥,原來藏族人民有嚴禁殺生的習俗。
有一次,我跟縣委薑書記等人帶槍去希夏邦馬峰腳下的柯亞村。半路,遇見幾隻黃羊在河邊喝水,相距不足10米,此時端起手槍準能全部打死,甭說用衝鋒槍打了。可是誰也沒開一槍。走了不遠,遇到該村的村委主任。他一聽新任縣委書記到此,馬上反映:“俺村叫野驢害苦了,每天傍晚有40多頭下山吃青稞苗,怎麼辦?”薑書記初來乍到,為難地說:“咱縣屬珠峰自然保護區,槍殺野驢,誰也無權批準,你們自己看著辦,不違法就行。”村委主任聽後,當即表示:還是每晚安排村民輪流看護。行至村頭,隻見種有青稞的地裏到處壘著石人,有的用繩子或鐵絲圈了起來,專防野驢毀苗。
去年七八月份,森林中的雪豹、豺狼咬死了樟木鎮居民飼養的15頭牛、30多隻綿羊,狗熊糟蹋了數十畝玉米,但無論是鎮幹部還是居民,仍然堅持嚴禁殺生,不肯傷害一隻野獸。
嚴禁殺生,使聶拉木縣成了豺狼、雪豹、獐子、野驢、野羊、丹頂鶴等繁衍生息的樂園,在國際上享有較高聲譽。
不吃地方
初到聶拉木,縣委主要領導令我準備食宿用品下鄉。我很納悶:跟縣委書記下鄉,緣何要準備吃的用的,鄉鎮連頓飯也不管麼?一點不假。追根問底,此事源於45年前。1950年,解放軍進軍西藏,臨行之前,毛主席專門下達了“進軍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進藏部隊據此自備糧草,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從而贏得了藏族人民的擁戴,很快和平解放了西藏。此後,大批黨政幹部、大中專畢業生陸續進藏,十分注意群眾紀律,則演變成“支援西藏,不吃地方”了。
明白了此事的原委,我就忙活了一下午,準備了大米、方便麵、罐頭、蔬菜、調味品等。每到一鄉,均自己起灶。時間充裕,就用高壓鍋煮點大米、熬幾個菜;時間不足,每人就吃上一兩盒方便麵。薑書記事情多,一般由周波副書記當廚師,我則幫廚。做好飯菜,邀請鄉幹部同吃。但多數鄉幹部既不吃,也不陪客,說這是習慣。
“不吃地方”的“清風”吹去了鄉鎮、村和農牧民的負擔,也加強了黨風廉政建設。
畜糞當柴
走出西藏貢噶機場,乘車沿著雅魯藏布江邊的公路西奔,你會發現兩岸村莊微梯形的房頂上壘了一兩尺黑糊糊的東西,那是什麼?
開始,我自以為是裝飾物,後來才知,那是牛羊糞做成的糞墼,壘的越高,說明此戶牛羊越多,生活越富裕。
西藏絕大多數鄉、村無樹無煤無電無液化氣,牧草是喂牛羊的,故而燃料奇缺。長期以來,農牧民極其重視收集畜糞。我們頭次到乃龍鄉一退休幹部家裏,院裏院外、一樓二樓均堆有牛糞幹。二樓的臥室裏生著爐子,主人勤快地抓著牛糞、羊屎豆往爐內填著,火苗直竄,不一會兒,水就開了。我好奇地上前嗅嗅,象燒幹草,沒一點兒臭味。入鄉隨俗嘛,我跟幾個縣委領導喝著畜糞燒的開水、煮的酥油茶,隻覺甜甜的、香香的,沒有不自在的感覺。以後,我們到其他鄉、村食宿,找不到柴火做飯,就自然要以畜糞當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