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西藏聶拉木縣或到日喀則地區開會,我都會路經珠峰腳下,欣賞到它的壯闊雄姿。
珠穆朗瑪峰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距離聶拉木縣幾十公裏,海拔8846.27米,峰頂常年積雪。遠遠望去,冰川懸垂,雪峰入雲,一派瑰麗景象。珠峰上發育和分布著許多規模巨大的冰川、冰鬥、角峰和刃脊,各有特點。雪線以下,冰塔林立,千姿百態。其間夾著幽深的水洞、曲折的冰河,景色無比奇特。
珠峰隆起的年代距今隻有200多萬年,比人類的曆史還要短暫。人們普遍認為如此高處不勝寒的地方,隻有神靈才能居住。於是,印度教徒將喜馬拉雅山看成是“大神濕婆”的象征,藏族視珠峰為“女神”、“聖母”。當地盛傳的神話說:最初,喜馬拉雅山是汪洋大海,岸上森林茂密青翠,奇花異草遍地,珍禽異獸成群。突然有一天,海裏出現一頭巨大的五首巨龍,攪起萬丈海浪,衝毀樹木花草,嚇跑飛禽走獸。危難之時,天上飄來5朵彩雲,化作5位神女,降伏了毒龍,救助了生靈。經眾生再三懇求,5位仙女答應留在人間,庇護他們,於是變成了“翠顏、吉壽、貞慧、茲仁和冠玉”5座神女峰。其中,翠顏神女峰就是珠穆朗瑪峰,又稱“第三女神”。神話永遠是完美的。但珠峰在現代人的心中,依然無比奇妙與壯麗。100多年前,歐洲人首次在印度觀察珠峰,經過3年,才確認珠峰為世界第一高峰。於是便把80座7000米以上山峰所組成的珠峰地區冠以“世界第三極”的稱號。不過,隻有你親眼目睹過它,用手腳觸摸過它,用心靈感受過它,那天地宇宙間的景色與印象才是真實的存在,才覺得自身不過是大海中的一滴水,顯得十分渺小。
我在聶拉木縣城工作,閑暇之餘,爬上南坡或走上東、西街道高處,朝北眺望,珠峰雄姿曆曆在目。晨曦中的珠峰,讓你沉浸在轉瞬即逝的宇宙變化中;太陽升起和高照的珠峰,親吻著恰似哈達的旗雲,突顯出它無窮的神秘和奇觀;烏雲密布的珠峰,瑞雪飄揚,不斷地為自身添衣加襖,永葆不老的青春;夕陽西斜的珠峰,象巨大的金字塔,金光燦燦,使人仿佛看到了一座巍峨的金山;夜幕下的珠峰,蒼茫而寂靜,無數騷動的靈魂在偉岸的軀體裏蹣跚。它的一切,在我的腦海裏都顯得那麼高大,那麼壯觀,那麼可望而不可及。
一次,我們乘車來到珠峰懷抱中的絨布寺,離珠峰更近了,登山大本營往往設在這裏。絨布寺由紅教喇嘛阿旺丹增羅布創建,海拔5200多米,依山而建,古老純樸。寺南有一股四季常流的山泉。僧人們講,這泉水是從珠峰上滲透下來的,是神水。從這裏觀賞珠峰,雲山交融,氣象萬千,如臨其境。附近的眾多雪山象大海中的波濤,起伏連綿,一直延伸到天際。漫步在珠峰腳下,我感到了所有生命正在被荒蕪和寂靜所征服,感到了每喘一口氣、每走一步路的艱辛與費力。但能來此地一遊,倒也不虛此生,覺得無比榮光。
珠峰永遠是世人向往並欲想征服的地方。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登上珠峰的國家並不多。1979年在定日縣工作過的煙台市福山區人大副主任曾慶祿,沒帶任何登山器材,就攀登過珠峰,直到海拔7000多米處,才因時間和體力等關係,放棄登頂。中國人首次攀登珠峰時,在聶拉木縣波榮鄉雇了一個名叫貢布的挑夫。接近峰頂時,登山運動員在最後關頭均氣喘籲籲,體力不支。貢布覺得體力還行,放下挑子,率先登上峰頂。他由此改變了一生,留在西藏登山隊,官至縣處級。在聶拉木縣委辦,我還真見過此人,並與他合影留念。問他,答:“真有此事,絕非傳聞”。使我從內心充滿了對他的敬意。
4月至6月,是攀登珠峰的黃金季節。每當這時,我都會看到許多外國登山運動員從尼泊爾乘車經過聶拉木縣城,前去攀登珠峰、希峰等雪山。北京奧運會就要到了,我國已將奧運聖火送上珠峰,讓聖火在世界之巔熊熊燃燒。這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壯舉,一份送給珠峰女神的厚禮,顯示了中國人的強健與勇氣,必將吸引全世界的眼球。(2008年5月至7月煙台日報連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