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奇聞怪事(1 / 3)

這裏要告訴大家的奇聞怪事,是些社會和自然現象,有的迷信,有的野蠻,有的則是自然環境和風俗習慣造成的。

1、以物易物

以物易物,是原始社會的產物。自從秦始皇統一貨幣後,用貨幣購物風行全國,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但在西藏的偏遠農牧區,以物易物的習慣仍然延續著。

聶拉木縣同西藏大多數縣市區一樣,有城鎮,也有農牧區、純牧區。城鎮全是貨幣交換。而在農牧區、純牧區,就不同了。每當秋糧收獲後,農牧區的群眾就會用馬車、拖拉機拉著青稞、小麥、油菜籽等到純牧區換取畜產品,而純牧區的群眾也會趕著牛羊,帶著羊毛、羊絨、羊皮和牛毛、牛皮等到農牧區換取糧油等農產品。這叫各取所需,貨換貨,兩家樂。

各地商販瞅準了這一大好商機,他們用汽車載著內地產的酵母、味精、食鹽、棉花、布匹、服裝、鞋帽、煙酒糖茶、大米、麵粉、炊具等生活必需品來到農牧區,換走了大量的畜產品和名貴藥材,賺取了較為豐厚的利潤。下鄉途中,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貨車串鄉進村,從內心感到納悶。

縣委會議上,有人提出在瑣作、乃龍、門布、亞來等鄉駐地建立集市的議題,但多數人不同意,理由是:這裏人煙稀少,村與村、鄉與鄉相距遙遠,建立集市想法雖好,但很難開市,更難保持。但縣裏還是在古措草原舉行了首屆全縣文化物資交流會,前來買賣、交換物品的藏族群眾達數千人之多。他們個個興高采烈,臉上堆滿了笑意。

如今,這種以物易物的傳統交換方式正在逐步改變。在縣委、縣政府的組織領導下,縣國合商業公司主動與內地廠家簽訂農畜產品購銷合同,並利用樟木口岸搞好活畜出口。一天,我見到數千隻牛羊浩浩蕩蕩經過縣城,出口到了尼泊爾。各鄉鎮也紛紛尋找客戶,極力解決農牧民自產自賣、以物換物的問題,從而大大增加了農戶的收入。僅一斤羊絨就比往年增值40元左右。當年,全縣畜產品的商品率高達40%以上。看得出,農牧民們心裏樂開了花。

2、比闊顯富

在我們內地,有富而裝窮的人,也有家窮裝富的人,很少有誇富的人。但在西藏,盛行的卻是比闊顯富。

在聶拉木縣城,藏族人的手上、頭上、腰身上戴有很多金銀首飾,所戴的手表價值一般都在3000元以上。

初次下鄉走訪,藏族司機索朗加央領我們進了他家住的兩層小樓。他自豪地介紹:“我家有600隻羊、70頭牛、4匹馬”。並指著二樓上的糧食說:“這堆青稞有一萬多斤,那幾缸青稞麵可吃到後年”。接著,他從桌子上拿起一尊陳舊的銀製觀音菩薩和兩串珠子,美滋滋地誇道:“這尊像是明朝時期的,外地商人來我家數次,開價4萬元,我家都沒賣。這兩串佛珠,全是毛眼石做的,每個珠子,都值一兩萬元”。我屈指一算,這家少說也有百萬家財。於是就說:“你家這麼多財產,賣一半,到銀行存上,一年的利息就是兩三萬元,還能支援國家建設,為什麼不把死物變成活錢呢”。答:“我回家勸過父母,但他們死活不幹,還罵我是敗家子。這村裏的人互相比富,不比誰家存款多少,而是比誰家的牛羊和金銀財寶多。有了錢不花或很少花,都鎖在箱子裏,以防萬一。首富除了金銀財寶多以外,必須要有1000隻羊、100頭牛、4匹馬或者貨車。誰家是首富,誰家的麵子就大,威望就高”。

不久,縣委機關組織學習討論,縣婦聯主任阿旺就在我旁邊。隻見她頭上戴了兩個大金環子,每個有100克。由於金子沉重,她就用紅繩綁在頭發上。同時,她的兩隻手上戴了6個金鎦子,耳朵上掛了兩個金耳環。我好奇地問:“你身上戴這麼多的金子,工作、學習、幹家務活,不嫌麻煩麼。”答:“麻煩也要戴,這是身價,無論走到哪裏,別人都會高看你一眼,說話有人聽,辦事也順利,沒人敢欺負,益處多著呢”。又問:“那你不怕被偷被搶麼?”答:“我們藏族人最可貴之處,就是家裏窮的叮鐺響,既便是餓死,也絕不會去偷去搶,牟取不義之財”。

由此可見,這裏的民風很純樸,可以說是家家安居,夜不閉戶。

3、礦石入藥

中醫藥典籍中,絕大多數處方是用動植物中的全部或某部分入藥。但藏醫藥不同,它有自身的特點。

初到聶拉木,我們就到縣藏藥廠觀摩,隻見院子裏曬著許多石子。初以為,這是蓋房、鋪路用的,並沒有感到奇怪。詢問曾為尼泊爾國王擔任禦醫的廠長貴桑潘多方知:這些小石子非同一般,都是花錢買來的,是砸碎了的石英石、瑪瑙、珍珠、綠鬆石等,均可入藥。

接著,他滔滔不絕地告訴我:礦物入藥是藏醫藥最神奇之處,是無數藏醫們的經驗結晶,也是因地製宜的結果。西藏很多地方植物稀少,藥用動物也少,而藥用礦物並不少見。金子味苦,可防止毒物毒害人體器官,使毒物滑下,如同清水潑在花瓣上的情形;銀可止膿血,藏族人家裏大大小小敬酒的銀碗、銀盅、銀筷子,就是殺菌消毒的上佳器具;銅可退熱;鐵能吸出肝內毒物,治療眼疾、貧血、水腫、胃部腫脹;藍寶石可治麻風病,珍珠可治腦病,綠鬆石可治肺、肝發熱。連喪人性命的砒霜,在特定情況下,也能治療某種疾病。

年底返鄉探親時,我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專門到藏藥廠買了“珍珠七十”、“仁青常覺”、“仁青茫覺”等藏藥,每盒100元左右,藥中的主要成份就是珍珠、瑪瑙和牛黃、熊膽、麝香、雪蓮、藏紅花等。送給有病的親友,服用後反響都很好,還特意囑托我再捎一些。

看來,礦物入藥,真如貴桑潘多先生所說,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是對中醫中藥發展的補充,也是中國醫學史上綻開的美麗奇葩。

4、伏天降雪

記得曆史名劇《竇娥冤》中,其冤魂提出的苛刻條件之一,便是要一捧“6月雪”。就是說,既便是地主老財、王候將相和皇帝老子也根本搞不到“6月雪”。但在聶拉木縣的許多高山大川,卻終年白雪皚皚。盛夏降雪,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們初夏來到聶拉木縣時,就在縣城見到了降雪。當年7月16日,副縣長欒軍波、劉文君下鄉,行至通拉山頂時,就遇上了紛紛揚揚的雪花。8月2日,縣裏在古措草原舉行文化物資交流會時,忽然,天空烏雲密布,大雪紛飛,下了一尺多厚,被烈日一曬,整個草原成了汪洋大海,附近村莊的藏式民居多處倒塌。我們立即分兵把口,到有關鄉、村查看災情,抗雪救災。而同一天,南部的樟木鎮,時而陽光普照,時而細雨綿綿,氣溫達30oC。

不久,當教師的妻子放暑假,從煙台進藏來看我。沒過幾天,她清早起來好奇地喊我:“你看,昨晚明明下的是小雨,怎麼近處的小山頭全白了。”我說:“這裏的氣候很特別,落在低處的是雨,落到高處的就是雪。在聶拉木縣範圍內,實際上天天都有降雨,天天都在下雪,隻不過我們住在縣城,有時感覺不到罷了,值不得驚奇”。

5、六字真言

在聶拉木縣,“六字真言”隨處可見,充耳可聞。藏族群眾家裏、寺廟裏、巨石上、經幡上、瑪尼堆、石洞中刻的放的、佛教信徒口中不斷咕念的,都是這常談常新的六字真言:音譯為“嗡瑪尼唄咪哞”。

“六字真言”何意,問藏族同事,很難說清楚。到寺庵詢問僧尼們,要麼茫然無知,要麼含笑無語,要麼避而不答,好象一解釋就要招來災禍似的。就是那些誦千遍萬遍無數遍的忠實信徒,至死也不見得能弄清楚它的真正含義,令人感到“六字真言”包羅萬象,疑為天外來客所遺的天書。它是造成雪域高原上神秘宗教氛圍的重要原因。

我找來宗教詞典細看,上麵還是有所解釋:“六字真言”是藏傳佛教名詞,是佛教秘密蓮花部的根本真言。“嗡”,表示“佛部心”。念此字時,身體要應於佛身,口要應於佛口,意要應於佛意。身、口、意三者與佛一體,才能得到成就。“瑪尼”,意為“如意寶”,表示“寶部心”。傳說此寶藏在龍王腦中,得此寶珠。“唄咪”,意為“蓮花”,表示“蓮花部心”,是祈求成就之意,意為必須依靠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果,成就一切,普渡眾生,最後達到成佛的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