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聶拉木縣駐地,有一座幽雅別致的建築,那就是西藏聶拉木藏藥廠。創辦它的是歸國藏胞貴桑潘多先生。大凡創造業績的人,總能從他的身上找出閃光點來,貴桑潘多先生的先進事跡有口皆碑。
報效祖國 回鄉建廠
貴桑潘多先生出生於1924年,幼年曾在定日縣絨布寺學習藏藥經書,12歲到拉薩藥王山藏醫學校係統地學習了藏醫藥知識,學成後在聶拉木、定日縣一帶行醫。1970年在尼泊爾定居,一麵設診看病,一麵繼續鑽研藏醫藥技術,並創辦了藏藥加工廠。他憑著淵博的藏醫藏藥知識、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精湛的製藥技術,在異國他鄉享有很高的聲譽,一度成為尼泊爾國王的禦醫。1987年,他放棄在國外優厚的生活待遇,毅然決定回國,並在聶拉木定居。縣委、縣政府為他劃撥了地皮,幫助建起了住宅,並給他全家人辦理了城鎮戶口。祖國的溫暖,故鄉的親情,激發了老人的愛國熱情,他立誌把自己幾十年積累起來的藏醫藏藥經驗、知識和技術奉獻給家鄉人民。
他針對當地盛產蟲草、貝母、雪蓮花等130種藥材和到國外采購原料便利等優勢,‘多次提出興建藏藥廠的建議,得到了縣委、縣政府及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藏藥廠於1991年春破土動工。
研製藥品 確保質量
貴桑潘多深知:好藥治病,壞藥傷命,藥廠的產品質量高於一切。藏藥廠建成後,他一心撲在開發研製藥品上,先後研製成功數十種名貴藏藥,並於1992年8月正式投入批量生產,當年創收30多萬元。
為了辦理藥品批號和生產經營許可證,他更是百倍操心,多次帶著藥品和配方,到自治區藥檢部門進行質量檢驗,發現不合格的藥品,立即回廠重新研製或改進。貴桑潘多先生視藥品質量為企業的生命,專門引進兩名藏醫專科畢業生作為質量檢查員,經常采取以師帶徒和專項講課的方法培訓在崗工人,提高了廣大幹部職工的業務素質和操作技能。同時,先後建立健全了定崗定責、標準計量、工藝規程、考核獎懲等一係列質量管理製度,主動深入藥材和成品倉庫、生產和包裝車間進行質量檢查,發現不合格的產品或包裝,立即令其嚴格按標準返工,因而使生產的藥品,達到了自治區藥政管理局的檢驗要求。經臨床使用,無副作用,患者服用後反映良好,前來購買藥品的人絡繹不絕。尼泊爾王國、日喀則地區珠峰旅遊服務公司與其簽訂了購銷合同。目前,該廠藥品在河北省有關地市、天津、拉薩、日喀則市及拉孜、亞東、定日等縣銷路情況良好。今年1至7月份,已實現產值110萬元、銷售收入95萬元、利潤30多萬元。
為民服務 不計得失
拳拳赤子心,悠悠報國情。如果說他回國後,自己創辦藏醫門診和藏藥廠,一麵治病,一麵出售他在國內外生產的藥品 ,年收入起碼也在10萬元以上,而他現在的年工資隻有5000多元。他說:“我歸國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藏醫藥事業。隻要能發揚光大藏醫藥事業,能解除廣大病患者疾病,我什麼也不在乎。”他就是憑著這樣一顆愛國心,在藏藥廠的流動資金有困難時,主動從國外的工廠逐步抽調20多萬元墊付其中。他高超的醫術,贏得了人們的敬重,許多群眾每年都給他送去酥油和牛羊肉,但他一一拒收。他對送物品的群眾說:“醫本仁術,隻要醫德弘揚,解人疾病,我心願足矣”。
(1995年《西藏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