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5月下旬,西藏聶拉木縣迎來了幾位帶有經緯儀、平板儀、地形尺、繪圖紙的人,他們就是煙台市規劃局派往該縣幫助工作的4位測繪隊員。
在世界第三極,他們克服重重困難,僅用3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該縣縣城和樟木口岸的地形圖測繪任務,為搞好該縣城鎮總體規劃提供了高質量的成果成圖資料。他們的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精神和忘我的工作熱情、紮實的工作作風,令當地幹部群眾交口稱讚。
攀山岩,懸崖峭壁見精神
今年33歲、研究生畢業的李寶林同誌是測繪隊的隊長。他幹起工作來有一股“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拚搏精神,人稱“拚命三郎”。在聶拉木口岸測繪波曲河時,從測站的河底,水平距離不足百米,高差卻達400餘米,山上根本無路,處處懸崖絕壁,岩石上鮮苔密布。李寶林身先士卒,咬緊牙關,手腳並用,一步一步地向下爬,向上攀,一下一上,足足用了4個多小時。別的隊員也效仿隊長,不怕苦不怕累,在陡壁峭崖上留下了閃光的足跡。
鑽密林,螞蝗叮咬何所懼
聶拉木口岸雨量充沛,空氣潮濕,森林茂密,特別適宜螞蝗的繁衍生長,給地形測繪帶來了很大困難。共產黨員賈振華嚴於律己,以苦為樂,知難而進。為測一個點,他在灌木叢中鑽來鑽去,不料讓螞蝗鑽進了上身,在腹部咬了個火柴棍粗的圓眼,往外冒血,直到別人看到他雪白的襯衣上出現大片血跡告知時,他才發現,並用煙頭把鑽進皮膚內漏出尾巴的螞蝗燒了出來。過了兩天,他的左臂又被螞蝗咬傷,同誌們勸他包紮休息會兒,他笑了笑說:“沒關係,不礙事。”又繼續戰鬥在高山密林深處……
忍傷病,堅持工作是硬漢
內行人都知道,抱圖板工作須彎腰曲背,一天下來,會累得腰酸腿痛。負責抱圖版的張海濤同誌由於過度勞累並感染風寒,結果患了肩周炎。陣陣劇痛,把他折磨得苦不堪言。李隊長令他在家休養。他說:“讓我再堅持幹幾天。”實在不能去野外工作,他就在站上搞計算、忙繪圖,一直幹到測繪工作結束。看著眼前一張張來自不易的測繪地形圖,他忍著病痛,開心地笑了。
戰雨霧,天天測繪不見斷
聶拉木縣城至口岸,四季雲霧繚繞,尤其是夏季,天天下雨,對野外測量工作極為不利。在惡劣的天氣裏,測繪隊員每天步行或乘車10 多華裏到測站,雨一停,就出來測量。有時雨小,他們就打著傘測量。由於雨水多、濕氣重,李波的雙腳起了數十個小疙瘩。他癢的難受,隻好用手撓,結果越撓越癢,終於撓破,流出了濃濃的黃水,夜不能寐。但他不畏雨霧和潮濕的天氣,始終戰鬥在野外測量工作第一線。6月和8月,聶拉木縣分別放了4天和7天假,而測繪隊員們卻無暇休息,白天去野外測量,晚上回宿舍繪圖,做好各種數據記錄。他們就是這樣戰雨霧、擠時間、搶速度,視時間如生命,提前半月完成了測繪任務,用鮮血和汗水譜寫了一曲描繪聶拉木縣宏偉藍圖的前奏曲。(1996年 《煙台日報》)
救死扶傷的活菩薩
陽春4月,一輛越野車載著煙台援藏醫療隊直奔聶拉木縣城。下車後,醫療隊員們頭暈目眩,高山反應嚴重,一頭紮在被窩裏躺著,不停地呻吟著……3天後,縣醫院出現了他們為當地幹部群眾治病的身影。半年過去了,他們以高尚的醫德和高超的醫療技術贏得了當地人民的讚譽,被稱為救死扶傷的“活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