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霧島(1 / 2)

瓦斯特海,溫暖的洋流從遙遠的東南方逶迤北上,擦著梅德爾群島的邊緣一路向西,直接穿過查奧斯大陸中段的戴德蘭海峽,彙入愛迪海。而從北方艾斯冰原發源的寒流,從北至南,沿著查奧斯大陸的東部,流入愛迪海。

每年的這個時候,大量的魚群和海鳥都會隨著洋流遷徙。

不過,隨著洋流移動的,絕不僅僅是這些魚兒和鳥兒。烈日的照耀下,瓦斯特海碧波粼粼,赤色的暖流自東向西蜿蜒。一團濃烈、巨大的黑霧滯留在洋流的航線上,顯得格外的刺眼。

霧氣濃重,海風無法吹散,陽光也無法穿透。如同有生命般,每過一段時間,霧氣便會向外擴散數十裏,然後猛地往回一收,一呼一吸之間,大量的海水連帶著無數的魚群、海鳥便被黑霧吞了進去。

遠遠望去,黑霧表麵似乎靜止不動,實際上,每一刻它都在不停的蠕動,陽光對它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它需要不停的對自身進行修補,陽光直射的地方會厚一些,背光的地方則會薄上一些。

隨著日光西沉,黑霧逐漸變淡,最後一縷陽光消失在天際時,黑霧完全褪去,露出隱藏在黑霧下的真相。

那是一座巨型島嶼,整體呈圓形,直徑約為百裏左右。島嶼外圍挺拔的山峰高聳入雲,越往腹地去山峰的高度逐次降低,最終在島嶼的中部圍出了一個橫豎都為五十裏左右的圓形平原。

外圍的山脈將島嶼圍得嚴嚴實實,山峰犬牙交錯,在夜幕下顯得格外猙獰,細看之下,山脈錯落間蜿蜒著數十條道路,每條道路間隔十餘裏,分布很均勻,一頭直直通向島嶼的中心,一頭彎彎曲曲的連接著島嶼的海岸線。

沿著島嶼外圍的海岸線,依托著道路,數十座樣式相同的作業平台筆直的伸出在海麵上,一部分固定在岸上,大部分懸空在海水上方。

平台長五裏寬兩裏,不知是用什麼材料打造,在月夜下反射黯淡光澤,每個作業平台此時都很喧騰,數百隻鐵木櫸製成的火把將平台照亮的宛如白晝,近百人聚集在同一個平台上,合力使用平台前端伸出海麵的巨大漁網,打撈海中的物產。

神奇的是,黑霧卷來的所有事物,被牢牢的禁錮在平台周圍,密密麻麻,一層疊著一層。打撈的人也很默契,配合著“張開、放下、收攏、拉起”的口號,有條不紊的一網接著一網把水中的東西打撈上平台。

平台後方,有專門的人對打撈上來的事物進行分類,你若仔細觀察,會發現前方負責打撈的基本為男性,後方負責分類的多為女性,身上穿著衣物的款式和查奧斯大陸沿海漁民差不多,隻不過所用的布料顯然是一種用魚皮鞣製的皮革。

每個人顯然已經習慣這種作業,幹起來並不吃力,互相間時不時的還調侃兩句,或者講一兩個葷段子,引得一陣笑罵。唯一與普通人的區別在於,臉色都很蒼白,不是那種長期營養不良的白,倒像是數十年居住在陰暗的洞穴裏,不見陽光。

物產分類後,運下平台,裝上停留在路上的車廂,每個車廂旁都站立著一個頂盔摜甲的武士。這是一種全身甲,從頭至腳沒有一絲肌膚裸露在外,但甲型卻極為修身,緊密貼合在身上,將武士完美的身形顯露無疑,盔甲外沒有任何裝飾,你甚至可以將它視為一件用金屬打造的緊身外衣,頭盔也是全覆蓋式,就連眼睛處也裝上一層透明護罩。唯一讓人不滿意的可能就是盔甲的顏色了,清一色的黑,沒有任何雜色,若不是有月光的反射,很難讓人看清。

甲士很有耐性,隻是一動不動的站在車廂旁,靜靜的看著人們裝貨,隻是勞作的人群似乎有些懼怕這些暗黑甲士,總是不自覺的遠離他們。

車廂裝滿後,甲士便跳上第一節車廂前方的座位上,將手按在一塊透明晶石上,一絲微弱的光亮從晶石延伸至第一個車輪,然後依次向後傳遞,隨即整條十幾節車廂連接而成的車列緩緩而動。

此時才發覺,從山脈間延伸而來的根本不是什麼道路,而是四條並列的溝槽,車廂的輪子鑲嵌在溝槽中,輪子和溝槽上方都刻有繁雜的紋路,每轉一圈,兩邊的紋路便契合一次,閃現一絲光亮,每契合一次車列的速度便快上一分,亮光閃現的越來越頻繁,最後就看見一列長長的車隊被數十個閃亮的光圈托著前行。

而甲士似乎可以通過操控手中透明的晶石來控製車列的行進與停止。整條車列以極快的速度穿過山脈,進入平原的那一刻,車列速度慢慢放緩,停在第一個岔路口。

若是從空中俯視,就會發現,數十條溝槽從島嶼中心向外圍延伸,每過一段距離,便會有一個圓形溝槽將這些縱深的溝槽連接起來,從內到外,圓形溝槽構成的同心圓共有十二個,簡單來說,就像一張巨大的蛛網。

而此時車列正停留在最外圍溝槽的節點上,緊接著有人過來,從車廂裏卸下一些貨物再裝上一些貨物,沿著圓形溝槽兩邊修建的石屋中不斷傳出“叮叮咚咚”的敲擊聲,顯然這裏是工坊區,從車列卸下原材料,加工後再裝上半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