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德治與法治作為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如果隻依靠法律手段,甚至實行嚴刑峻法,而忽視道德教化,那隻能使人民畏懼,而不能使民心歸順;如果隻有道德教育,缺乏法律的懲戒和威懾作用,道德的約束就會顯得蒼白無力。因此,法治和德治是相輔相成的。
我們可以通過做好以下幾個方麵的工作來給公民道德建設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法律支持。即加快立法、提高質量、大力普法、嚴格執法。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法製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黨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國”戰略。到目前為止,一個以憲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法律體係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在社會政治、經濟和其他主要領域已經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新變化,我國的立法工作對近年來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了充分的研究,將道德領域和法律領域裏需要調節的某些關係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做了規定。2001年4月28日公布的《婚姻家庭法》就是一例。與1980年公布的婚姻法相比較,新婚姻法填補了一些立法空白,如婚姻無效和可撤銷製度;解決了一些規定過於簡略的問題,如對夫妻財產問題進行了細化;強化了道德導向作用,如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係;增設了一些新條款,如禁止家庭暴力、禁止違反一夫一妻製行為;擴充了法律責任的規定,把救助措施和法律責任單獨列為一章,規定了離婚過錯賠償原則,等等。對我國家庭道德領域中出現的、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第三者插足”導致婚姻破裂、“包二奶”等問題,新婚姻法既有“夫妻應當互相尊重”這樣的倡導性條款,又有“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禁止性條款。另外,對家庭婚姻關係中存在的其他問題也從法律上給予了明確的規定,如“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幹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等。以上規定體現了法律的嚴肅性,同時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證。
要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法律支持的一項重要工作便是大力開展普法教育。我國法製建設的16字方針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其中有法必依是對守法提出的基本要求,而普及法律知識又是使公民有法必依的前提和保證。1980年,鄧小平就明確指出:“在黨政機關、軍隊、企業、學校和全體人民中,都必須加強紀律教育和法律教育。”1986年,他又指出:“加強法製重要的是進行教育,根本的問題是教育人。”江澤民同誌在黨的十五大所作的政治報告中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人民當家做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封建社會在我國曆史上存在了很長的時間,由於這一時期缺乏民主和法律的意識,加之我國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人口眾多,農民又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加強民主和法律意識觀念的教育,加強法律知識的教育,就更為必要。江澤民同誌指出:“我們要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和法製建設,必須加強民主建設的理論研究,完善民主製度,製定各方麵的法律、法規、宣傳、普及民主知識和法律知識,提高全民族的民主素養和法製觀念。”社會主義法製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全體人民意誌的體現,是建立在廣大人民群眾自覺遵守的基礎上的。人民群眾擁護和自覺遵守社會主義法律,正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威力所在。社會主義法律隻有靠廣大人民群眾自覺遵守才能充分發揮作用,才能確保社會主義製度下形成的新型社會關係和社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