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1 / 2)

近年來,特別是“十一五”時期,借助文化體製改革的強勢推力,寧夏新聞出版業駛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傳統新聞出版業迅速向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傳統新聞出版產業規模、生產能力持續擴大,數字出版、網絡出版、手機出版、動漫網遊和數字印刷等戰略性新興出版產業增長速度加快。大發展成就大事業。寧夏新聞出版產業的崛起,新聞出版企業的壯大,促進了寧夏新聞出版事業和產業不斷走向大發展大繁榮。

近幾年的改革,讓寧夏新聞出版大部分單位真正成為了市場主體,寧夏新聞出版實力不斷增強,在競爭中闊步前進。近幾年的發展,讓寧夏新聞出版事業有了更大的進步,精品力作大量湧現,改革成果惠及千萬讀者,全區2786個行政村和農場、林場等涉農係統的農民從此不再看書難。我區新聞出版產業和事業實現了曆史性崛起,圖書出版品種、總印數,報紙出版規模,印刷複製業總產值實現了曆史性突破,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係不斷完善,我們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

2011年寧夏新聞出版業完成增加值12.15億元,占GDP0.59%(2011年寧夏地區生產總值2060億元),實現利稅1.21億元,“十二五”的開局良好。全年出版報紙19種,年總印數1.05億份,比2007年的0.8億份增長1.31倍;年總收入2.69億元,比2007年的1.5億元增長1.79倍。公開發行的期刊37種,年總印數2100萬冊,比2007年的749.3萬冊增長2.8倍;發行總收入1.31億元,比2007年的0.09億元增長14.6倍。

2011年,全區圖書、音像製品出版總碼洋共計3.34億元,比2005年的1.1億元增長3.04倍。出版圖書1975種,總印數0.24億冊,總碼洋2.52億元,比2005年出版圖書858種,總印數0.18億冊,總碼洋1.1億元,分別增長2.3倍、1.33倍、2.29倍。

2011年,全區出版物發行機構(網點)銷售收入10億元,其中出版社自辦發行1.2億元,新華書店係統銷售3.98億元,其他發行單位4.82億元;圖書版權引進3種,輸出8種,圖書版權貿易成交額11萬元。

2011年,全區有新聞出版單位60家,其中圖書出版社3家,報社19家,期刊社37家,電子音像出版社1家,從業人員共2560人;出版物發行機構(網點)778家,其中集團和各出版社網點61個,集體、個體網點692個,其他網點25個,從業人員4328人。全區有多種所有製形式的印刷複製企業407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業82家,包裝裝潢印刷企業64家,從業人員8357人;複製單位2家,從業人員50人。印刷複製業年總產值16.73億元,比2005年的4.2億元增長3.98倍;資產總額26.31億元,比2005年的9.7億元增長2.71倍。

近年來,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新聞出版總署的有力指導下,全區新聞出版戰線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一係列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紮實工作,奮發進取,全區新聞出版事業和產業快速發展,實力不斷增強,影響力不斷擴大,為寧夏新聞出版業的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新聞出版體製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新聞出版產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下,我區新聞出版體製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寧夏日報》報業集團率先成立。2006年7月,以《寧夏日報》為龍頭,整合《新消息報》《法治新報》《現代生活報》《新知訊報》《華興時報》《小龍人學習報》六種報紙以及《理財世界》《看天下》兩種雜誌和寧夏網,組建了《寧夏日報》報業集團。2009年8月,自治區黨委又把《寧夏日報》報業集團的經營業務剝離出來,成立了寧夏報業傳媒公司,實現了新聞采編與經營業務的分離。作為寧夏地區報業市場和傳媒產業的主力軍,《寧夏日報》報業集團通過體製改革,創新機製,高效集約化經營,逐步實現了從媒體經營到經營媒體的轉變。以報紙為依托,實現多元化發展,顯現出較強的整體實力和競爭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