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中國通信地理的性質(一)(1 / 1)

第一節中國通信地理的形成和發展

經濟地理學是地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是研究各國、各地區生產布局形成發展條件和規律的科學。

經濟地理學具有若幹分支學科,主要可分為綜合經濟地理學、部門經濟地理學和普通經濟地理學。綜合經濟地理學(區域經濟地理學)是以一個國家或一定地區為範圍,綜合,研究其生產分布的條件、特點和形成發展規律。普通經濟地理學主要研究經濟地理學基本理論和方法論問題,如生產布局原理,經濟區劃與區域研究理論方法,以及經濟地理學研究法。部門經濟地理學是以某一國民經濟部門或一個社會經濟要素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形―成發展的條件和分布規律,包括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商業服務業地理學、城市地理學、人口地理學、旅遊地理學,以及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的郵電通信地理學。

以上經濟地理學的主要三個分支學科中,部門經濟地理學和綜合經濟地理學是條條經濟地理學和塊塊經濟地理學的關係,同時兩者又與普通經濟地理學具有實際與理論結合的關係,它們相互促進,互為補充,形成一個完整的經濟地理科學體係。

通信地理先於經濟地理學而存在,是經濟地理學形成和發展的基礎之一。

從人類社會發展開始,就同時產生了通信。電信較晚,但我國的郵政通信史較早。世界郵政通信最早屬埃及。公元前3500年,已有圖形文字。公元前2000年前有了通信製度的記載。我國西安半坡村,發現公元前3800年出土的陶器上有圖畫和符號(如象形魚釣、骨針等記事、記物符號)。據判斷,這是通信性質的文物。公元前1400年,殷商甲骨文中有了明確的關於通信活動的文字記載,比古波斯和羅馬帝國都早。

通信活動可分為廣義與狹義兩部分。廣義的通信包括人們利用簡單的手段,彼此間進行聲息和信息的聯係。狹義的通信則指通過郵政組織,從事大規模、高效能的通信聯係前者,從人類社會誕生就已經開始了,後者,則是一定曆史階段的產物具體說來,產生;郵政組織的條件有三:(1)產生國家以後,國家日常行政和軍事上的需要;(2)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交換不斷擴大的需要;(3)科學文化的發生和發展,相互交流信息的需要。

原始社會的通信活動,多用物示意,借以互通信息。

我國古代郵政曆史悠久,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了關於傳報邊境軍情的通信記載。商周時期在傳遞邊貍緊急軍情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種聲光通信相結合的通信方式,即烽燧大鼓。周代的統治者很注意道路的修築維護,日行千裏,這自然是神話,但史書上記載乘車日行260裏還是大致可信的。

從西周時看來已經有了交通工具傳車。我們從西周的金文中可以找到“傳”字,似乎是在賭咒發誓:如不守信用,就讓我傳時出車禍死掉。可見,“傳”的使用已很普遍了。由於“傳”是輕車,在整治好的寬闊的道路上行駛速度很快,所以在通信上得到了廣泛應用。如西周初年分封諸侯,周公被封於魯,薑尚被封於齊,薑太公到了營丘(臨淄)要殺兩位不服統治的“賢士”,周公在魯聞訊覺得殺了他們影響太大,急忙乘“急傳”趕去製止。很明顯,“急傳”是用於緊急情況下的通信工具。西周時,不僅有了交通工具,而且有了郵傳網路。西周建都豐鎬,開始建立以首都為中心的通信網。西周的通信製度史料較少,且多為後人偽托,但大體上講,西周以內的交通是很重視的,《周書》中稱它是“五裏有郊,十裏有井,二十裏有宿,遠裏來至,關人易資舍其委”,與《周禮》略有不同。但西周中心區域內的交通和通信狀況還是在不斷完善的。普遍使用了通信信物符節。從秦代木牘、漢代印信到宋代金牌,曆代郵政通信有了較大發展,並留下不少珍貴文物。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了完整通信係統的國家之一。

是統治階級官府傳文書的通信組織長期以來,隻許送公文,不許送私信,送私信則違法。由於生產發展,戰亂頻仍,人口遷移,商業流通,明朝初年有了(信)局,大約在明末清初,由於產生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出現了專營民信的民信局,海外華僑民信業,因福建方言稱信為批,亦稱僑批局或批局。起初主要由於出國華僑思念家鄉,為與祖國親友互通信息或彙寄銀錢,多托人梢帶,久而久之,逐漸形成專業的僑批局。

綜上所述可知,在鴉片戰爭以前,官署公文、官員家書的傳遞以及商民和中國去海外僑民的寄信、彙款,都有通信機構專司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