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一、單項選擇題
1.C2.C3.B4.B5.A6.B7.A8.B9.B10.D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2.AB3.BCD4.AB5.ABC6.ABC7.ABC8.ACD9.ABC10.ABD
三、判斷題
1.∨2.∨3.×4.×5.∨6.×7.∨8.∨9.∨10.×
四、簡答題
1.答:自貨幣產生後人們不斷地對它的本質進行了探討,形成了不同的學說:(1)貨幣金屬學。認為貨幣是唯一的財富,貨幣等同於貴金屬;(2)貨幣名目說。認為貨幣不是財富,它是商品價值的符號,是觀念的計算單位;(3)勞動價值說,即馬克思的貨幣本質觀。認為貨幣是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
2.答:貨幣製度的構成包括以下基本內容:一是確定貨幣材料;二是規定貨幣單位;三是規定流通中的貨幣種類;四是對貨幣法定支付償還能力的規定;五是規定貨幣鑄造發行的流通程序;六是貨幣發行準備製度的規定。
五、論述題
答:(1)貨幣流通實質上是商品流通的實現形式和表現形式,商品流通是貨幣流通的基礎和實質內容。在商品流通和貨幣流通的關係上,商品流通始終是第一位的並且決定貨幣流通的規模、方向和速度。
(2)在現實中商品流通和貨幣流通具有相對獨立性,貨幣流通能夠反作用商品流通,兩者之間存在著差異性,主要表現在:①商品與貨幣的互換不具有強製性,商品流通決定貨幣流通是有條件的。②商品流通與貨幣流通在時間上有不一致性。因為商品轉化為貨幣和貨幣再轉化為商品是兩個不同的過程,從而使商品流通與貨幣流通在時間上存在著差異。③商品流通與貨幣流通在量上不一致性。貨幣流通量總是小於商品流通量。
(3)雖然從根本上說貨幣流通是由商品流通決定的,但在形式上商品流通卻通過貨幣流通反映出來,並通過貨幣流通來實現,貨幣流通是否正常和穩定,直接影響著商品流通和國民經濟運行。
第二單元
一、單項選擇題
1.B2.A3.B4.C5.C6.C7.D8.C9.D10.A
二、多項選擇題
1.ABC2.AB3.AB4.ACD5.ABC6.CD7.ABD8.ABCD9.ABCD10.ABC
三、判斷題
1.∨2.∨3.×4.∨5.∨6.×7.∨8.×9.∨10.∨
四、簡答題
1.答:銀行信用是在商業信用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銀行信用克服了商業信用在信用規模上、信用方向上和信用期限上的局限性,但不能取代商業信用,商業信用仍然是整個信用製度的基礎。
2.答:我國利率的決定與影響因素有:①利率的平均水平;②資金的供求狀況;③物價變動的幅度;④國際經濟環境;⑤政策性因素。
五、論述題
答:信用與貨幣是兩個不同的範疇。信用是一種借貸行為,是不同所有者之間調節財富餘缺的一種形式。貨幣是一般等價物,作為價值尺度,媒介商品所有者之間的商品交換。信用和貨幣之間又有著密切的聯係。①它們的產生都與私有製緊密相關,並且都表現為不同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經濟關係,都是價值運動的形式。②貨幣借貸的出現是信用獲得更大發展的基本條件。一方麵貨幣借貸擴展了信用的範圍擴大了信用的規模;另一方麵,信用也促進了貨幣形式和貨幣流通的發展。③信用的擴張會增加貨幣供給,信用緊縮將減少貨幣的供給;信用資金的調劑將影響貨幣流通速度和貨幣供給的結構。貨幣和信用相互滲透而形成的新範疇---金融。金融是貨幣運動和信用活動的融合體。
第三單元
一、單項選擇題
1.B2.B3.B4.D5.A6.C7.B8.D9.C10.B
二、多項選擇題
1.AB2.ABC3.ABC4.ABCD5.ABCD6.ABCD7.AB8.AB9.BD10.AB
三、判斷題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