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本性難移(1 / 2)

光武帝建武二年(丙戌,公元二六年)正月初一,發生日食。

劉恭知道赤眉必定失敗,就暗中教弟弟劉盆子歸還璽綬,練熟那些推辭謙讓的話。等到正旦大會,劉恭先開口說:“各位共同擁立我的弟弟為帝,功德實在深厚!隻是擁立了近一年時間,混亂日甚一日,確實不足以成事,擔心死去而無所裨益,希望退下來,成為庶人,再尋求賢才,請各位明察!”樊崇等謝罪說:“這都是我們的過失。”劉恭再次堅持請求退位。有人說:“這難道是式侯你的事嗎?”劉恭害怕,起身離去。

劉盆子終於行動了,他離開寶座,解下玉璽綬帶,叩頭說:“現在雖然立了皇帝,可是大家還像過去一樣做強盜,四方怨恨,不再信服向往我們,這全是因為立錯了皇帝的緣故。懇請各位將軍讓我退下,為聖賢讓路!如果一定要殺我來抵塞罪責,我也沒有理由可以逃離一死!”說完,痛哭流涕。樊崇等參加朝會的幾百人,聽到劉盆子的話,沒有不哀憐的,於是全都離開座位叩頭說:“臣等實在不像話,對不起陛下。從今往後,不敢再有放縱的行為!”大家一起把劉盆子抱上寶座,給他掛上玉璽綬帶。劉盆子大聲叫喊,但身不由己。

朝會完畢,將領們出宮,各自緊閉營門自守。三輔地區的人一致稱頌皇帝聖明,老百姓爭著返回長安,街市裏人群擁擠。可是,過了二十多天,官兵們又跑出營門,照舊大肆搶劫。

刁子都被他的部曲殺害,餘黨和其他義軍在檀鄉彙集,被稱為檀鄉賊,攻掠魏郡、清河。魏郡大吏李熊的弟弟李陸陰謀叛變,迎接檀鄉賊進城。有人把李陸的陰謀報告魏郡太守潁川人銚期。銚期召見並質問李熊,李熊磕頭承認,表示願意和老母親一起赴死。銚期說:“做官如果不像做賊那樣快樂,可以和老母親一塊兒去投奔李陸!”銚期派官吏把李熊母子送出城。李熊出城,找到李陸,帶他到鄴城(郡的治所)的西門,李陸不勝慚愧,自殺身亡,以向銚期謝罪。銚期歎息,按照禮節安葬李陸,並恢複李熊原來的官職,魏郡上下為此都敬服銚期。光武帝派吳漢率領王梁等九位將軍,在鄴城東麵的漳水河畔攻擊檀鄉賊,大敗對方,十多萬人全部歸降。光武帝又派王梁和大將軍杜茂率領軍隊安撫魏郡、清河、東郡,掃平各個自保的營寨堡壘,使這三郡平安清靜,各郡交界的道路暢通無阻。

光武帝把所有的功臣都封侯。梁侯鄧禹、廣平侯吳漢都享有四個縣的封地。博士丁恭發表意見說:“古時侯,分封諸侯不過方圓百裏。強幹弱枝,以此來把國家治理好。現在封四個縣,不合禮法和製度。”光武帝說:“古時候的亡國全是因為無道,從來役有聽說過因功臣封地多而亡國的。”陰鄉侯陰識,是貴人陰麗華的哥哥,因為戰功應當增加封地,他磕頭辭謝說:“天下剛剛安定,有戰功的將帥很多,臣作為後宮的親屬,仍然要增加封地,就無法麵對天下。這是因為皇親國戚受到封賞,全國百姓都評價他的功績。”光武帝聽從了。

光武帝讓將領們各自說出所希望得到的地方,大家全都羅列富庶的縣,隻有河南太守穎川人丁綝請求得到自己的故鄉,有人問他原因,他回答:“我的能力小,功勞又少,能夠封鄉亭侯就很不錯了!”光武帝依從他的意願,封他為新安鄉侯。

劉秀命郎中魏郡人馮勤主持分封諸侯事宜。馮勤估計每個人功勞的大小,分封國土的遠近,土地的肥沃貧瘠,使誰也不超越誰(不相逾越),沒有不滿足不服氣的。劉秀認為馮勤有才幹,將尚書事務都交給他總負責。以前的做法是,尚書郎的位置由尚書令史按年資依次遞補,此時開始用孝廉擔任尚書郎。

光武帝在洛陽建立高廟。每年四季,聯合祭祀高祖、文帝和武帝。在宗廟的右邊建立祭祀土地神和穀神的社稷壇,在城南建立祭祀天地眾神的神壇。

長安城中糧食耗盡,赤眉軍將搶劫來的金銀財寶裝上車,大舉縱火焚燒宮室和街巷,恣意燒殺擄掠,長安城中再也看不見行人。赤眉軍向西轉移,號稱百萬大軍。從南山起,搶掠所經過的城邑,隨後進入安定、北地。鄧禹率領軍隊向南到達長安,駐屯昆明池,拜祭高廟,收集前漢十一個皇帝的神位,送往洛陽。同時巡行陵園,安排官兵侍奉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