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而來的好消息,人們已經不知道怎樣高興才好了,仿佛這輩子的高興事兒都集中到了一天。
聽到招兵組建軍隊,無論普通百姓,義和團還是隨後到來的學生,都是踴躍的報名,很多老頭子和不滿十八歲的半大小子也都湊了上來,紛紛表示我也行,說什麼的都有,尤其是義和團中很多年紀大的老頭子,當著麵舉大石,掌開碑,以表示自己老當益壯。
看到這種情況,武者把這個消息報告給了伍思水,伍思水琢磨著,人才就不能浪費了,收下,暫時作為士兵們的武術指導,以後再按照特長劃分若幹個小組,讓他們訓練未來的特種部隊,而且看現在招兵的架勢,很多義和團的青年,壯年都報名參軍了,收下這幫老爺子,也有利於招收更多的義和團人員,好處多多啊,畢竟義和團的身體素質是非常不錯的。
事實上也是如此,收下老爺子們後,好多他們的後輩及手下人,都紛紛來到了八國聯軍駐地,現在叫做國防新兵訓練基地這裏,踴躍的報名,展示自己當兵的本錢,耍大刀,舞槍弄棒的什麼的都有,別看本領不一,但是最低的標準都通過了,如果再經曆半年的訓練,將是一群非常優秀的戰士。伍思水透過光屏看著招兵的熱鬧景象,樂的嘴都合不攏了,看著他們就仿佛看到了曾經的百萬大軍橫掃中原的壯闊景觀。
之後幾天裏,華北地區的義和團紛紛的湧來,很快就招收了大概7萬左右合格的士兵,按照現在還在從各地湧來的義和團估計,最後義和團加入的人數就得達到十二萬,同時,這些天來,好多百姓和學生們都過來參軍,合格的人數也不少,看到這種情況,伍思水又給了6萬兩個軍的名額。
這幾天準備去東北開荒的人非常多,自從宣布這個消息後,老百姓瘋了一樣的從各地湧來,佃戶,拉包車的,雇工,乞丐……多的數不勝數,僅僅頭兩天就聚集了十萬多人,遠程物質傳送器已經早早的布下了,而且小翠又新加了兩台剛生產出來的,共三座傳送器。傳送器這幾天就沒閑著,無數個個人和家庭被傳送到了小翠劃分的肥沃土地上,每填滿一個規劃中的小村子,就會把新來的人們送到另外的村子去,同時,每一個新村子中,都有大量的老毛子俘虜在奮力的搭建房屋,新來的人們也會在這時領取相應的農具、耕牛、糧食等物資,並開始投入到新的生活中。為了應付龐大的移民計劃,小翠陸續生產了很多傳送器,使得各項措施得以穩步地進行。
在哈爾濱等幾個沙俄據點被端掉後,伍思水開始了東北建軍的計劃,這時候已經有很多人知道老毛子被俘虜了,東北各地的百姓們都是高興萬分,比過節都熱鬧,畢竟他們曾經被老毛子壓迫的太苦了。當得知伍思水在哈爾濱等幾個城市招兵後,大量的百姓和東北義和團從各地湧來,紛紛要求加入隊伍,這次的招兵,伍思水也是準備以各地的義和團為主,剩下的份額留給百姓們,估計了一下,伍思水給了東北12萬的士兵名額,組建“華夏國防軍東北集團軍”。新兵的訓練基地選在了原來哈爾濱老毛子的一塊地盤上,並用老毛子俘虜對場地開始進行改造,不久後,12萬新兵就能入住了這裏了,他們未來的教官也是德國人,伍思水把德國俘虜分成了兩批,分別訓練華北集團軍和東北集團軍,把德國人連士兵都用上了,將將夠用,不過,他們有的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