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大漢帝國!?(2 / 3)

老翁擺了擺手,臉上笑意盈盈,帶著幾分嗔怪:“聽得見,聽得見,你這嗓門,不要那麼大嘞。”

說著,老翁將手中榔頭輕輕倚在牆角,起身相迎,白發白須隨風輕顫,麵容慈祥。

老翁先是拱手作揖,禮數周全,溫言軟語道:“後生,你遠道而來,咱這小地方,居所難免簡陋,怕你住不習慣咯,要是缺啥少啥,甭客氣,盡管言語一聲,老朽定當竭盡所能,給你安排妥帖。”

他趕忙依樣回禮,身形微微彎曲,雙手抱拳:“老伯言重了,能得您收留,於我二人而言,已是莫大幸事。此番冒昧造訪,實則是滿心疑惑,求個解惑,還望老伯不吝賜教。”

因仍在艱難適應小依的語言互譯功能,他話語間略顯蹩腳,口音帶著生澀,一字一腔,努力貼合當下語境,卻難掩生硬之感。

老翁含笑點頭,目光透著理解與包容,右手優雅斜擺,劃出一道 “請”的弧線,引領他至屋簷下穩穩坐下。

他心下斟酌,努力精簡言辭,力求契合古人表述習慣,開口道:“實不相瞞,我二人實乃來自異域,機緣巧合才流落至此。冒昧敢問老伯,此地喚作何名?又隸屬何朝何代呀?”

此前小依在意識中備好了長篇論述,可他思量再三,濾去諸多古人難以領會的繁雜信息,此刻首要之事,便是精準明晰此次時光傳送的具體所在與年代坐標。

老翁聽聞此言,目光深邃起來,上上下下打量他一番,良久,才緩緩開口:“瞧你二人這身衣著,著實奇異非常,口音亦是聞所未聞,非本地腔調。再看你與那位姑子,關係匪淺,舉止間透著默契,絕非尋常行商和蠻夷奴隸那般簡單。老夫起初雖心存疑慮,可如今瞧來,背後怕是有著不為人知的隱情呐。”

他忙不迭起身,再度抱拳,身姿愈發恭敬,誠摯至極:“先前多有隱瞞,還望老伯寬恕。”

老翁擺擺手,笑容愈發和煦:“唉,言重咯,言重咯。如今這大漢帝國,正值世道紛亂、天下動蕩之際,你二人既是異域來客,漂泊至此,便是難得緣分呐。至於你所問之事,老夫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絕不藏私。”

“大漢帝國!?而非大隋、大唐!?”他愕然失色,神色寫滿麵龐。

意識如同電光火石間,已指令小依迅速檢索關於大漢帝國的一應資料,諸多念頭在腦海紛至遝來。

他暗自揣測,難道是時光穿梭時發生了偏差?亦或是9527在精密繁複的計算環節中,出現了失誤?這一切皆需詳實記錄在案,以待踏上歸途之時,整理成第一手資料,交付到9527手中,以待後續探究剖析。

“大隋?大唐?”老翁麵露迷惘之色,兩道白眉微微皺起,“老朽癡長這大半輩子,可從未聽聞過此二朝之名呐。遙想當年,高祖皇帝以斬白蛇之壯舉起義,於漢中崛起,終是一統四海,奠定我漢室千秋基業。此後曆經光武中興,山河重振,至今悠悠已曆四百餘載。古往今來,往昔有虞夏殷商那般輝煌盛世,周室綿延八百載,傳承不絕,亦有暴秦橫掃六合、一統華夏的磅礴壯舉,可若論及疆域廣袤,唯我大漢傲然獨尊。老朽自幼便投身於宗族典籍之間,研習古史,年少時亦遊曆四方,雖說未曾創下什麼顯赫功業,卻也勉強算是見過些世麵。隻是你所言的大隋、大唐……老朽想起遙遠西域之地,諸多小國林立,莫不是其中某隅藩屬之國?”

人群之中,阿牛撓著頭憨笑幾聲,旋即與身旁的人交頭接耳、低聲細語,話語間皆是對裴公的淵博學識由衷讚歎。

瞧那裴公,一襲素衣,言談舉止沉穩有度,舉手投足間,活脫脫便是一位縣郡學府中備受尊崇的夫子模樣。

“想來是我道聽途說,誤聽了旁人言語,許是聽差了,老伯切莫怪罪呀。”他心下慌亂,拱手作揖,言辭懇切地解釋著。

“定是你聽岔了,裴公所言,那準是不會有差的!”阿牛扯著嗓子附和道,引得眾人紛紛點頭稱是。

“確是如此,確是如此。老伯,還得冒昧再問一句,今夕究竟何年?此地又是何方所在呀?”他強自鎮定,目光緊盯著老翁麵龐。

“今乃大漢初平三年,此地處於河東郡安邑縣夏裏鄉,本村便是鳳來村,全村上下,共計六十三戶人家。周遭鄰近尚有四個村落,隻是規模甚小,稀疏零散,皆不足十戶之數,依著朝廷規製,戶數不達,不得設立村正一職,便都並入我村管轄,故而實則算來,周遭這一片,攏共近乎百戶人家呐。老朽不才,忝為村正,操持管理此間大小事務,隻望能保一方安寧、護百姓周全呐。”裴公侃侃而談,言語間透著對鄉土的熟稔與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