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3 / 3)

“跌倒”並不代表永遠不起,爬起來,才能繼續和他人競逐。躺在地上是不會有任何機會的,所以你“一定”要爬起來。

如果你因為跌重了而不想爬,那麼不但沒有人會來扶你,而且你還會成為人們唾棄的對象。但如果你忍著痛苦要爬起來,那麼遲早會得到別人的協助。喪失“爬起來”的意誌的人,是得不到幫助的,因此,你“一定”要爬起來!

意誌可以改變一切,跌倒之後忍著痛爬起來,這是對自己意誌的磨煉。有了如鋼的意誌,便不再懼怕下次“可能”還會跌倒了。因此,為了你往後漫長的人生道路,你“一定”要爬起來!

有時候人的跌倒,心理上的感受和實際上傷害的程度不一樣。因此你“一定”要爬起來,這樣你才會知道,事實上你可以應付這次跌倒。也就是說,你知道自己能力所在。如果自認起不來,那豈不浪費了大好才能?

總而言之,不管“跌倒”受的傷輕或重,隻要你不願爬起來,那麼你就會喪失機會,被人看不起,這是人性的現實,沒什麼道理好說。所以說:跌倒了,“一定”要爬起來!就算爬起來又倒了下去,至少也是個勇者,而絕不會被人當成弱者。

從小嬌生慣養、在溫室中長大的人,往往禁不起小小挫折;而在社會上經過層層磨煉的人,即使遇到逆境,也能堅強地迎向挑戰,渡過難關。人唯有與逆境對峙過後,才能深刻體會順境的幸福與寶貴。因為自己周圍有困難存在,才會鼓起勇氣去解決。

得而不喜,失而不憂

在榮辱問題上。能做到“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才叫瀟灑自如、順其自然。如何看待榮辱?什麼樣的人生觀自然會有什麼樣的榮辱觀,榮辱觀是人生觀的重要體現。有人以出身顯赫作為自己的榮辱,公侯伯子男,講究某某“世家”,某某“後裔”。在商品經濟社會裏,榮辱則以錢財多寡為標準。所謂“財大氣粗”,“有錢能使鬼推磨”,“金錢是陽光,照到哪裏哪裏亮”,以及“死生由命,榮辱在錢”,“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一等俗話正是揭示了以錢財劃分榮辱的標準。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榮辱觀確實在金錢誘惑下發生了變異、動搖、失落。還有一種是“以貌取人”,把一個人的容貌長相、穿著作為劃分榮辱的標準。

以家世、錢財、容貌來劃分榮辱毀譽的人,盡管具體標準不同,但其著眼點,思想方法都是一致的。他們都是以純客觀的外在條件出發,並把這些看成是永恒不變的財富,而忽視了主觀的、內在的、可變的因素,導致了極端的、片麵的錯誤,結果吃虧的是自己。

一個人憑自己的努力實幹,靠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榮譽、獎賞、愛戴、誇耀時,仍然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有自知之明,切莫受寵若驚,飄飄然,自覺豪光萬道,所謂“給點亮光就覺得燦爛”。寵辱不驚,當如阮籍所雲“布衣可終身,寵祿豈可賴”。一切都不過是過眼煙雲,榮譽已成為過去,不值得誇耀,更不足以留戀。有一種人,也肯於辛勤耕耘,但卻經不住玫瑰花的誘惑,有了點榮譽、地位就沾沾自喜,飄飄欲仙,甚至以此為資本,爭這要那,不能自持。更有些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居官自傲,橫行鄉裏,他活著就是為了不讓別人過得好。這些人是被名譽地位衝昏了頭腦,忘乎所以了。

人生無坦途,在漫長的道路上,誰都難免要遇上厄運和不幸。人類科學史上的巨人愛因斯坦,在報考瑞士聯邦工藝學校時,竟因三科不及格落榜,被人恥笑為“低能兒”。小澤征爾這位被譽為“東方卡拉揚”的日本著名指揮家,在初出茅廬的一次指揮演出中,曾被中途“轟”下場來,緊接著又被解聘。為什麼厄運沒有摧垮他們?因為在他們眼裏始終把榮辱看做是人生的軌跡,是人生的一種磨煉,假如他們對當時的厄運和恥笑,不能泰然處之,也許就沒有日後絢麗多彩的人生。

19世紀中葉美國有個叫菲爾德的實業家,他率領工程人員,要用海底電纜把歐美兩個大陸連接起來。為此,他成為美國當時最受尊敬的人,被譽為“兩個世界的統一者”。在舉行盛大的接通典禮上,剛被接通的電纜傳送信號突然中斷,人們的歡呼聲立刻變為憤怒的狂濤,都罵他是“騙子”、“白癡”。可是菲爾德對於這些毀譽隻是淡淡地笑,不作解釋,隻

管埋頭苦幹,經過多年的努力,最終通過海底電纜架起了歐美大陸之橋。在慶典會上,他沒上貴賓台,隻遠遠地站在人群中觀看。

菲爾德不僅是“兩個世界的統一者”,而且是一個理性的戰勝者,當他遭遇到常人難以忍受的厄運時,通過自我心理調節,作出正確的抉擇,從而在實際行為上顯示出強烈的意誌力和自持力,這就是一種理性的自我完善。

世上有許多事情的確是難以預料的,成功伴著失敗,失敗伴著成功,人本來就是失敗與成功的統一體。人的一生,有如簇簇繁花,既有火紅耀眼之時,也有暗淡蕭條之日,麵對成功或榮譽,要像菲爾德那樣,不要狂喜,也不要盛氣淩人,而是要把功名利祿看輕些,看淡些;麵對挫折或失敗,要像愛因斯坦、小澤征爾那樣,不要憂悲,也不要自暴自棄,而是要把厄運羞辱看遠些,看開些。這樣就不會像《儒林外史》裏的範進,中了舉惹出禍端。範進一心想中舉出名,可是幾次考試都名落孫山,他飽受各種冷眼,連嶽父也看不起他,他發奮學習,後來終於中了舉人,然而由於狂喜過度,一口痰上不來,倒地而昏,變成了瘋子。

人既要能經受住成功的喜悅,也要有戰勝失敗的勇氣,成功了要時時記住,世上的任何一樣成功和榮譽,都依賴周圍的其他因素,絕非你一個人的功勞。失敗了不要一蹶不振,隻要奮鬥了,拚搏了,就可以問心無愧地對自己說:“天空沒有留下我的痕跡,但我已飛過。”這樣就會贏得一個廣闊的心靈空間,得而不喜,失而不憂,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把握自我,超越自己。

學會低頭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民間有一句俗語,叫“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就是說,人在力量不如別人的時候,不能不低頭退讓。這句話,可以說洞徹世事人情,非常有智慧。

所謂的“屋簷”,通俗點說,就是別人的勢力範圍,也就是說,隻要你在這勢力範圍之中,靠這勢刀生存,那麼你就在別人的屋簷下了。這屋簷有的很高,任何人都可抬頭站著,但這種屋簷不多,以人類容易排斥“非我族群”的天性來看,大部分的屋簷都是非常矮的!也就是說,進入別人的勢力範圍時,你會受到很多有意無意地排斥和限製,以及不知從何而來的欺壓。除非你強大到不用靠別人來過日子的程度。即使如此,你也不能保證一輩子都可以如此自由自在,不用在人屋簷下避避風雨。所以,在人屋簷下的心態就有必要調整了。

所以。隻要是在別人的屋簷下,就“一定”要低下頭,不用別人來提醒。也不用撞到屋簷了才低頭。

“一定要低頭”,起碼有這樣幾個好處:你很主動地低下了頭,不致成為明顯的目標:不會因為頭抬得太高而把矮簷撞壞。要知道,不管撞壞撞不壞,你總要受傷的,盡管你的頭是“鐵”的,但老祖宗早就有“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古訓。不會因為脖子太酸,忍受不了而離開能夠躲風避雨的“屋簷”。離開不是不可以,但是必須考慮要去哪裏。要知道,一旦離開,再想回來就不那麼容易了。在“屋簷”下待久了,就有可能成為屋內的一員,甚至還有可能把屋內人趕出來,自己當主人。

在曆史上,各種鬥爭極其複雜,忍受暫時的屈辱,低頭磨煉自己的意誌,尋找合適的機會,是一個欲成大事者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質。

“一定要低頭”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與當時的環境有和諧的關係,把二者的摩擦降至最低;是為了保存自己的能量,以便走更長遠的路,更為了把不利的環境轉化成對自己有利的力量。這是一種柔軟,一種權變,更是最高明的生存智慧。

為人處世能夠做到忍讓是很高明的選擇。退讓一步,往往是進步更好的階梯。予人方便,也就為方便自己奠定了基礎。

(1)忍讓是一種美德

彌勒佛心寬體胖,永遠是一副笑嗬嗬的樣子,曾有一副描寫彌勒佛的對聯非常傳神: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忍一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紛爭消除了,心情也暢快了。

(2)忍讓成就大業

不懂得在小事上做到忍讓的人,在大事上也不可能平心靜氣;無法忍受一時之氣的人,將無法麵對大風大浪。

(3)好漢不吃眼前虧俗話說,好漢不吃眼前虧,就是說麵對自己敵不過的強敵,先做忍讓,不硬碰,眼前的忍讓是為了實現長遠的利益,為的是以後更好地發展。

人要學會適當忍讓。與人交往時產生矛盾和衝突,記得忍讓,如果互不忍讓,使矛盾激化,加重雙方的對抗心理,對彼此都沒有好處。要知道,埋頭是為了抬頭,彎曲是為了伸得更直。

忍讓,不是悲觀失望、放棄退卻,而是等待時機。有誌向、有理想的人,不應斤斤計較個人得失,更不應在小事上糾纏不清,逞匹夫之勇,而應有開闊的胸襟和遠大的抱負。隻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

能忍則忍,當讓則讓,善於忍讓、寬宏大量,是一種處世的智慧。有了忍讓,就少了許多煩惱,多了一份氣度,抬頭挺胸向前看,而不是在一些雞毛瑣事上浪費時間和精力。

能屈能伸者方能成大業

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不論是台上,還是台下,都能自如自在,便是難得的大境界了。對於個人的社會地位不可太認真,太執著,自己應當能根據環境條件學會適應,才是明智之舉。

某公司有這樣一位小夥子,有文化,有事業心,工作非常努力,人也很有才幹,大家都知道他很想當科長,同時也都認為他有當科長的能力。後來他真的被提升了,看他每天辦公、開會。忙進忙出。興奮中難掩驕傲的神色。大家都替他高興,也希望他能更上一層樓。可是過了一年,他被調到別的部門當專員。據說,得知消息的那天,他鎖上辦公室的門,一整天沒有出來。當了專員後,大概難忍失去舞台時的那種落寞,他日漸消沉,後來變為一個憤世嫉俗的人,再也沒有升遷過……

事實上,人生的舞台本就如此;如果你的條件適合當時的需要,當機緣一來,你就上台了。如果你演得好演得妙,你可以在台上久一點,如果唱走了音,演走了樣,老板不叫你下台,觀眾也會把你轟下台;或是你演的戲已不合潮流,或是老板就是要讓新人上台,於是你就下台了。

上台當然自在,可是下台呢?難免神傷,這是人之常情,可是我們認為還是要“上台下台都自在”。所謂“自在”指的是心情,能放寬心最好,不能放寬心也不能把這種心情流露出來,免得讓人以為你承受不住打擊;你應“平心靜氣”,做你該做的事,並且想辦法精練你的“演技”,隨時準備再度上台,不管是原來的舞台或別的舞台,隻要不放棄,終會有機會。

另外還有一種情形也很令人難堪,就是由主角變成配角。如果你看看電影、電視的男女主角受到歡迎、崇拜的情況,你就可以了解由主角變成配角的那種難過心情。

由主角變成配角的時候不必哀歎時運不濟。也不必懷疑有人暗中搞鬼,你要做的就是“平心靜氣”,好好扮演“配角”的角色,向別人證明你主角配角都能演。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如果你連配角都演不好,那怎麼能讓人相信你還能演主角呢?如果自暴自棄,到最後就算不下台,也必將淪落到跑龍套的角色,人到如此就很悲哀了。如果能把配角扮演好,一樣會獲得掌聲。

有研究沈從文的專家認為,沈先生的個性決定了他從事任何一種工作都會有成就。當群眾集會,人潮洶湧不息,口號響徹雲霄聲言打倒他的時候,沈先生仍然十分平靜,默默地認真地做自己的工作。也正是有這種順其自然的性格,沈先生對拔草、打掃廁所、陪鬥審查等能自如應付。不難看出,順其自然是一種成功的性格模式,它不僅能使一個人適應各種環境,在無法改變客觀條件的前提下,通過改變自己的主觀狀態來求得人生的發展。

著名藝術家韓美林曾經談起他的煉獄之苦,因為難以忍受饑餓,為了生存,韓美林在眾目睽睽下吃掉了別人扔掉的、爬滿蒼蠅的5個包子皮。今天的人根本無法想象:在那個年月,韓美林一聽到碗響或“米”字就會本能的流口水,渾身發顫。

經過如此多的煉獄,韓美林挺過來了。他寫道:“二十多年後的今天,這5個包子皮在我身上產生了多大能量?它成就了我多少事業?壯了我多少膽?它讓我成了一條頂天立地的好漢,它練就了我一身錚錚鐵骨,它讓我悟出了人生最最深邃的活著的真理。我雖然沉人了這無邊的人生苦海,我卻摸到了做人的真諦。”

韓美林曾對學生講:“你們可知道什麼是一條漢子嗎?一個多麼高多麼大的男子漢。就要有多麼高多麼大的支撐架。但這個支撐架全部都是由苦難、辛酸、羞辱、失落、空虛和孤獨組合起來的……你得踢著石頭打著狗,你得忍無可忍地一忍薦忍,難舍難分地一舍再舍……”

學會適當的順應,是生活與生存的必然需要,否則容易導致“出師未捷身先死”隻有學會適應社會、適應環境人生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