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經深了。
劉東耀隨劉老爺子走進房子裏,兩人很有默契的沒有開燈,因為二人怕看見彼此流淚的眼睛。
“東耀啊,你知道你脖子上戴的是什麼嗎?”劉老爺子伸手指了指劉東耀脖子上戴的龍珠。
劉東耀下意識的伸手摸了摸脖子上的龍珠,疑惑道:“這不是祖傳的寶珠嗎?有驅寒避暑,強身健體的功效!”
“不盡然,這寶珠是祖傳的不錯,也確實有有驅寒避暑,強身健體的功效。但,這是一顆龍珠!其功效遠不於此。”劉老爺子語出驚人。
“龍珠?”劉東耀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龍珠自八歲起就一直陪伴著自己,若不是自己早已了解龍珠的一些奇異功效,一時還真很難接受,正是龍珠陪伴了自己十多個年頭,劉東耀才沒有表現的那麼驚訝。
“不錯,就是龍珠!我們先從‘龍’講起吧!東耀啊,你對‘龍’的了解有多少?”劉老爺子看著滿腹疑惑的劉東耀。
劉東耀撓撓頭,不好意思的說道:“龍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物。封建時期作為帝王的象征。同時也是我十二生肖中的一員,更是我中華的圖騰!”
“你說的並不完全,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應該知道關於龍的一切,這樣吧,我給你詳細的講解一下,你不要打斷我。”劉老爺子又拿出煙袋鍋子,抽上了旱煙。緩緩道來:“龍,.我國古代傳說中的靈異神物,亦乃萬獸之首。虎須鬣尾,身長若蛇,有鱗似魚,有角仿鹿,有爪似鷹,能走,亦能飛,能倒水,能翻江倒海,吞風吐霧,興雲降雨。封建時代龍作為帝王的象征,也用來指帝王和帝王的東西。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青龍與白虎、朱雀、玄武一起並稱‘四神獸’。”
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龍形圖案來自於8000年前的興隆窪文化查海遺址(興隆窪文化因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遺址的發掘而得名,敖漢旗緊鄰遼寧省,查海遺址在遼寧阜新縣)發現了一條長約19.7米、用紅褐色石塊堆砌、擺放的龍。興隆窪文化的這條龍的發現,把中國人崇龍的曆史上推到了8000年前。
在早期,古人對大多自然現象無法做出合理解釋,於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圖騰具備風雨雷電那樣的力量,群山那樣的雄姿,像魚一樣能在水中遊弋,像鳥一樣可以在天空飛翔。因此許多動物的特點都集中在龍身上,龍漸漸成了:駱頭,蛇脖,鹿角,龜眼,魚鱗,虎掌,鷹爪,牛耳的樣子,這種複合結構,意味著龍是萬獸之首,萬能之神。
古籍記述其形象多不一。其中一說為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一說為身披鱗甲,頭有須角,五爪。《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螭龍,無角名虯。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龍分九子,但子子不同。
龍長子,名贔屭(bìxì),樣子像龜,善於背負重物,還喜歡文字,愛揚名,因此,讓它馱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