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1章 做強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與特征研究(2)(1 / 3)

二、地方本科院校定位的理論分析

(一)地方本科院校定位的邏輯起點

邏輯起點作為理論研究邏輯結構的起始範疇,有助於厘清理論體係的基本脈絡,進而確定學科的研究範疇。

首先,從高等教育的性質來看,“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礎上的專業性教育,以培養各種專門人才為目標”[5]。專業性教育代表了高等教育的根本屬性和本質特點。由於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類型是多樣的,因而,高等教育作為一種專業性教育,既可以是學科型專業教育,也可以是應用型專業教育。大批地方本科院校根據自己適應麵向,理應定位於應用型。

其次,從高等教育的價值取向來看,雖然專業性和學術性均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價值屬性,“高深的專門知識(Expertise)是研究高等教育一切問題、一切現象的邏輯起點”;但就應用型專業教育與學科型專業教育錯位發展的價值取向而言,學科型專業教育強調基礎性、廣博性、學術性和非職業性,應用型專業性教育則強調專門性、針對性、實踐性和行業性,在這方麵地方本科院校更具優勢。

第三,從高等教育的發展曆史來看,隨著社會專業分工的細化和職業的演變,“專業性應用教育”應是相伴培養專門職業人才的專業性教育機構而較早形成的曆史概念。從西周時期的“辟雍”,到古希臘的“阿卡德米學園”,從戰國時期的“稷下學宮”,到中世紀波隆那大學的建立,皆是為社會培養官宦、辯士、醫生、法官和牧師的專業應用性教育。

從中世紀的大學到近現代的高等專門學院及我國的京師大學堂,高等教育經曆了漫長的曆史,但是“學以致用”,“基於應用、講求實務”,廣育專業性應用人才,一直是它主要的社會職能。如今,隨著經濟與科技尤其是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彌補現有高等教育體係在人才培養和專業分布方麵的不足與缺陷,保證人才培養結構的均衡和增強國家競爭力,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大力發展高等專業學院或多科技術學院,這些專業性學院與綜合大學並存與互補,共同構成高等教育體係的兩大支柱,呈現出普通高等教育向專業應用型發展的基本走勢。

(二)地方本科院校定位的理論依據

地方本科院校指以省級政府管理為主或省市共建的體製框架下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

1.國際教育標準分類理論。按照國際教育分類標準,我們提出三分法理論,認為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可有三種類型選擇:(1)是高水平職業性技術型本科(5B),但目前因現行製度的製約發展還欠成熟;(2)是應用型本科院校(5A2);(3)不排除個別地方高校定位於學術性研究型大學(5A1)。

根據我國的實際,我們認為,我國現有的地方本科院校主要應定位為5A2類型,也就是介於研究型大學(5A1)和職業型院校(5B)之間的第二類型的應用型本科院校(5A2),而不是學術性研究型大學。

2.“職業帶”人才結構理論。“職業帶”理論把培養技術工人、技術員、工程師這三個係列人才的教育,相應地稱為“職業教育”、“技術教育”、“工程教育”。地方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主要指向職業帶中的技術員與工程師的交叉區域,它所從事的是技術教育與工程教育在本科教育層次上交叉部分的應用型教育(而非學科教育),主要培養能適應高科技應用和智能化控製與管理一線工作的本科層次的技術工程師、技術師、經濟師、經理等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3.產業集群與專業化分工理論。現代產業的發展趨勢是專業化分工的日益深化。專業化分工和產業集群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專業化分工是促進產業集群和規模經濟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因素。產業集群和規模經濟的形成正是專業化分工的產物,是人們為降低專業化分工產生的交易費用和獲取報酬遞增的一種產業組織形式。“報酬遞增的原因不是規模經濟,而是產業的不斷分工和專業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