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本來以為隻要他在上海擺出高姿態,那幫昔日的政敵就能跟他冰釋前嫌,他就能挽回在南京的頹勢,但是呢?汪精衛著實是想差了,不是每個人都跟他一樣沒臉沒皮的,他來上海,那就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來了。也沒辦法了,既來之則安之,汪精衛隻能抓住最後一棵救命稻草——說要在上海召開二屆四中全會預備會議,還邀請蔣介石參加,準備再次蔣汪合作,壓住西山派和新桂係。當然了,不用說大家也知道了,蔣介石此時看戲還來不及呢,他能來摻和這事兒?他不就等著新桂係跟汪精衛大打出手嗎?這氣氛越火熱對他不就越有利嗎?蔣介石當然是不會參加的,汪精衛這救命稻草還是抓不住,反而在會議上被寧滬兩方聯合夾擊,說不同意立即舉行四中全會,要組織個中央特別委員會代行中央職權,並要求他立即下野,而汪精衛此時也是萬般無奈,隻好以“防範共產黨過於遲緩”為由,於9月13日宣布下野。
9月15日,寧漢滬合流的最終成果出台了——中央特別委員會選出了32名委員。當然,不用說,新桂係和西山派大得其利。兩天後,國民政府成立,表麵上看起來不偏不倚,讓譚延闓擔任國民政府主席,選舉胡漢民、汪精衛和蔣介石為政務委員會常委,軍事委員會主席團成員。當然了,這又是新桂係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明擺著的,不論是胡漢民、汪精衛還是蔣介石,都不能理他們這茬啊。於是乎,這個特委會就成了新桂係及其盟友(包括西山派和譚延闓、孫科等人)所操縱的政治組織。
寧漢滬合流到現在,算是告一段落,新桂係這位黨內的小字輩居然把黨權巨人汪精衛耍了個團團轉,好似大衛擊倒了歌利亞。但是,汪精衛可也不是吃素的,吃了這麼大一虧,他能饒得了新桂係?
東征?西征!
寧漢合流本來是國民黨統一的一個契機,結果由於桂係和西山會議派合作把汪精衛擺了一道,促使本來漸趨平穩的局勢又顯惡化。汪精衛本來誌得意滿認為把蔣介石給搞下野了,自己就可以在黨內稱雄了。結果呢,被看似寬厚的李宗仁給耍了,桂係和失勢的西山會議派搞了個非主流聯盟,炮製了一個特委會,居然把理所當然的黨內領袖汪精衛給架空了,那汪精衛能是個任人宰割的主?
汪精衛這個人表麵上裝得人五人六,說起革命的理論也是一套一套的,實際上為人和他的老主子孫中山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偽君子。和孫中山一樣,汪精衛通常會用自己俊朗的外表、慷慨激昂的演說吸引一批不明事理的年輕人,但是隻要和他相處時間一長,就會發現其實汪精衛也隻是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貨色,除了吹牛逞能,實際能力極為有限,並且汪精衛的權欲一點也不比主子弱。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孫中山待一塊兒的時間長了,連做人的感覺都有些相像了,甚至,連從政的苦惱也非常類似——兩個人都沒有實力,隻能依靠雇傭軍。結果呢,到最後都發現駕馭不住雇傭軍了。
汪精衛沒有實力,找來了唐生智幫忙,蔣介石在台上的時候,雙方的目標還比較一致,但是蔣介石一撤,兩個人立馬發現不對路了,唐生智關心的是地盤,而汪精衛關心的則是地位,在合流問題上,唐生智頗有抵觸,而汪精衛呢?本來以為領袖之位非他莫屬,好像還挺積極。還好,這個短期的矛盾隨著汪精衛在特委會上受挫得到了消弭,汪精衛沒有撈到領袖之位,馬上翻臉不認人,回到武漢後組織了個武漢政治分會,叫囂南京的特委會非法——其實他要當了領袖就馬上合法了。唐生智一看汪精衛轉向了,喜從心生,終於不用孤軍作戰了,既然如此,那就玩唄,誰怕誰啊。此時,汪精衛又耍了個心眼,為了不讓人事後說他挑起國民黨內部的軍事紛爭,幹脆直接上廬山修養去了,把一大攤子全都扔給了唐生智,這樣一來如果兩邊打起來就沒他什麼責任了。
不過,不管汪精衛上不上廬山,唐生智和桂係都會有一戰,小唐盯上六朝古都、秦淮脂粉已經好久了,而桂係呢,自從李宗仁知道唐生智和孫傳芳的那些勾當後,也早想治治唐生智了,既然雙方都有這個想法,那還有啥好說的,幹唄。桂係此時正是士氣鼎盛,經曆了龍潭的惡戰後,在國民黨內桂係的聲威已經有了極大的提升,李宗仁本人也借勢水漲船高,不僅在軍事上春風得意,在政治上也越發強勢——擠掉汪精衛便是明證。而唐生智此時也不容小覷,這個舊軍閥出身的軍人借著李宗仁和孫傳芳惡戰之際,居然把安徽給吞了,此時他坐擁湘鄂皖三地,兵強馬壯,糧餉充足,頗有氣勢。此時,雙方可算不相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