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征川夢(5)(2 / 3)

這下雲南的局勢就有了個大概眉目,龍雲和胡若愚玩二人轉,而張汝驥則在龍胡二人之間搞投機,至於那個李選廷,也就隻能打醬油了。

龍雲的經曆很有些傳奇色彩,他是彝族人,家中也算當地豪族,可惜四歲時其父撒手人寰,家道中落,由舅父撫養長大,少年時代的龍雲不愛念書,隻是喜歡拳腳功夫,後來跟著江湖名師馬德勝練了一身好武藝,並結識了盧漢和鄒若衡,三人意趣相投,結為異姓兄弟。27歲那年因采購木材出了重大事故,自覺無顏返鄉,便和盧鄒二人去四川另謀生路,其後在四川投軍反清,不久後隨滇軍返鄉,進入雲南講武堂學習。龍雲真正發跡卻也有些因緣際會,當時有個法國拳師在昆明擺下擂台,一連兩天未遇敵手,第三日龍雲上擂,力挫法國拳師,此事極為轟動,當然也引起了唐繼堯的注意。此後龍雲接替義兄鄒若衡當了唐繼堯的副官,因功擢升,逐漸成為滇係最有分量的將領之一。

胡若愚的資曆比龍雲要深一些,參加了辛亥年間的昆明重九起義,去江西參加過二次革命討袁之役,後駐桂林,參與驅逐了沈鴻英,在顧品珍驅唐一役中,曾試圖舉兵返滇鎮壓叛亂,未遂,不久後參加粵桂之戰,驅逐陸榮廷。後在唐繼堯勸說下,擁其返滇,因功升任滇軍副總指揮、總指揮。在二六事變中,胡若愚是四位鎮守使中的龍頭老大,也因此被推為省務委員會主席。

龍雲與胡若愚之爭,自然由四位鎮守使中的另一要角張汝驥扮演裁判,他投向誰,誰的勝算就大些,而張汝驥認為龍雲資曆尚淺,不足成事,因此投靠了資曆相對較深的胡若愚。胡若愚和張汝驥也深諳政治鬥爭中先發製人的法則,率先發難,於6月14日率兵襲擊龍雲府邸以及38軍軍部,龍雲猝不及防,自己的一隻眼睛也被炸傷,被胡若愚囚禁,史稱六一四政變。38軍拚死突圍,盧漢、朱旭、高蔭槐以及周人文等龍雲主將趁亂逃至滇西,收拾殘部,伺機反撲。

胡若愚這一手玩得也算幹淨利落,把主要對手給逮了,美中不足的是,未能將龍雲的軍隊一網打盡,倒讓不少將領逃了出去,但擒賊先擒王,如今龍雲在他手裏,龍雲的手下不鬧內訌就算燒高香了,哪還有能力反擊?可惜的是,胡若愚還是低估了龍雲,龍雲雖然從軍較晚,但是打小就在幫派裏打滾,為人最講義氣,籠絡屬下很有一套,一眾部下對他忠心耿耿——更何況,逃出去的這些部下中還有他的生死兄弟盧漢。盧雲等人看到老大被胡若愚暗算,自然咬牙切齒,誓將胡若愚生吞活剝,而按照江湖規矩,自然先要找個年高德劭的宿將領頭,有了主心骨之後,再去救出老大,而他們找到的是滇軍元老胡瑛。

胡若愚本以為龍雲這幫手下即便不鬧分家,至少也會投鼠忌器,就算要救龍雲,也勢必會找人跟他談談,哪想到這幫人豪氣十足,找到胡瑛出馬之後,就點起兵馬來找他算賬,似乎並不怕他撕票。這下胡若愚慘了,龍雲部同仇敵愾,氣勢大盛,胡若愚部抵擋不住,節節敗退,而自己手裏捏著龍雲,反而成了燙手山芋,殺殺不得,放放不得,兩頭為難。7月24日,胡若愚被迫放棄昆明,並交代代理省主席周忠嶽讓38軍切勿追擊,自己保證龍雲安全。

當然,胡若愚也實在拿不定主意,不知道龍雲這幫部下能不能聽出他的弦外之音,要是這幫莽夫不理他這套,真的追過來,那他確實隻能跟龍雲同歸於盡了——但是胡若愚也怕死啊,說是同歸於盡,其實早存了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想頭,想先逃過這劫,再作曲處。胡若愚也想明白了,覺得再扣著龍雲也不是辦法,顯然龍雲那幫手下並不怕他撕票——龍雲早年混過兄弟會,是江湖豪傑,他的手下自然也有些江湖氣,存的就是報仇雪恨的念頭,胡若愚碰上這幫直來直去的,一身奸詐就正好被克了個幹幹淨淨。於是,在逃到大板橋後,胡若愚決定跟龍雲和解,而龍雲也虛與委蛇,想先脫離虎口再說,雙方達成了個君子協定,辦法是龍雲執掌滇政,而胡若愚和張汝驥則即行北伐,不問滇事。

龍雲被胡若愚害到這步田地,眼睛都瞎了,能就此善罷甘休?他之所以能跟胡若愚簽下這個板橋協定,唯一的原因就是想先回到昆明,至於和解,毀了一隻眼睛,和解自然是不可能的,龍雲回到昆明後,隨即撕毀協議,命令盧雲和朱旭將胡若愚和張汝驥包圍在曲靖,準備一個不留。胡若愚和張汝驥原本占盡了優勢,出手也算果斷,沒想到非但龍雲是個硬茬子,他的一幫手下也都不好惹,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現如今眼見就要被龍雲一網打盡,除了燒香拜佛,祈求天兵相助,還能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