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新桂係篇(17)(2 / 3)

當然,李宗仁跟蔣介石是同一檔次的政客,他們之間的差距幾乎是微乎其微,甚至,在軍事能力上,李宗仁還遠強於蔣介石,之所以此戰中顯得如此不堪一擊,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政治根基的巨大差距。搞政治就如建樓房,強調的就是根基牢固,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李宗仁最吃虧的就是他的起點實在太低,而崛起又實在太過迅猛,以至於還沒來得及打好基礎,就必須麵對對手的強勢進攻。李宗仁農家出身,軍校畢業後從排長起步,真真是一窮二白,白手起家,以至於他成為民國一時俊傑之後,居然其政治關係依然不出廣西這一畝三分地。好不容易有兩個湖北人,還鬧了個雞犬不寧。雖然英雄不問出身,但是,即便英雄如拿破侖,不還得娶個社交名媛約瑟芬當妻子,幫助他打通法國上層的各種關節嗎?國民黨是個什麼樣的政黨?這並不是一個激進的革命政黨,所依賴的群體也不過是那些有頭有臉的社會名流,要在這樣一個政黨內混到登峰造極,出身寒微怎麼能行呢?

當日蔣介石兵敗下野,新桂係操縱的南京政府立刻陷入財政困境,甚至白崇禧親去上海籌款還屢遭白眼,這事說穿了,不就是人脈不夠廣,背景不夠硬嗎?李宗仁先後排蔣、排汪得手,為什麼到最後還是要被近乎窮途末路的汪精衛暗算一把?為什麼明明新桂係道理占盡,卻還是被汪精衛用一個所謂特委會合法性問題給搞得狼狽不堪,以至於要會間離席表示不滿?特委會之所以無人捧場,搞了個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下場,還不是因為新桂係壓根在黨內就沒人?為了搞這個特委會,李宗仁居然要跟西山會議派眉來眼去——西山會議派那幫元老早遠離中央十萬八千裏了,要不是汪精衛實在傻,哪有這幫人什麼事?老蔣壓根就沒帶正眼瞧他們一下,直接用挑撥是非四個字給打發了,但是西山派挑撥了什麼是非?一直跟那折騰的不是汪精衛嗎?還是的,為什麼西山派明明沒有挑撥是非,卻還是被蔣介石輕鬆打發,乃至四中全會上近乎銷聲匿跡?說白了,不就是西山派不夠硬嗎?黨內鬥爭是怎麼回事?說穿了,不就是哪邊人多力量大哪邊說了算嗎?

看蔣介石離間分化的手段用得爐火純青,屢試不爽,不管是新桂係還是馮玉祥,都被這招搞得暈頭轉向,但是大家是否深層次想想,為什麼蔣介石就能把這招用得這麼溜呢?為什麼他的對手就不能照樣學樣,也跟他對著來呢?這問題說到根上,也就是蔣介石占了個中央的名號,所謂名正則言順,他以中央為名去拉攏離間對方將領,那些個對自己主子不滿的可不容易認他這中央的招牌。假使蔣介石同樣是一方諸侯,他能那麼順當地讓俞作柏、李明瑞乃至韓複榘之流倒戈反水?

蔣介石手腕確實玩得很溜,但是事實上這招也隻有他能用得那麼溜,換一個人來就沒這麼大威力,說到根子上,他是中央,是中央就能讓某些搖擺不定的反骨們下定最後反水的決心!舉例來說,俞作柏為什麼同意合作?還不是老蔣以廣西省主席之位為餌?韓複榘為什麼會反水?還不是老蔣以山東地盤作餌?至於為什麼老蔣能隨隨便便就說這塊地方歸你,那塊地方歸他,然後一幫人居然還真能為這句話去冒大險,玩老命,說到底,不就是因為蔣介石是中央嗎?中央說話可不就是一口唾沫一個釘,說什麼就能兌現什麼嗎?

老蔣的削藩之戰從一開始就占據了上風,這種上風並不是多兵多錢就能概括的,事實上,這是全方位的優勢,甚至隱藏優勢比紙麵優勢還重要!但是,我們還是得說蔣介石確實是個人物,因為能明白自己的優勢在哪裏,並能將這種優勢發揮到極致,這也不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當然,李宗仁之所以玩不過老蔣,倒也不是因為老蔣能知己知彼,揚長避短,而李宗仁就不能,李宗仁要有這優勢,他一樣玩得轉,他能搞垮唐生智,不也借了特委會那可憐的一點所謂中央的名分嗎?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會不會使,而在於有沒有,老蔣有,而李宗仁沒有,這在同一個等級的較量中,就能直接決定勝負。而老蔣之所以是天子,李宗仁之所以是諸侯,這就回到了的根基問題。

蔣介石雖然在國民黨內跟胡漢民和汪精衛比資曆沒那麼深,但跟李宗仁比,那就是徹頭徹尾的完勝了。蔣介石在日本留過學,跟陳其美混過,刺殺過當日跟孫中山爭奪反清同盟頭把交椅的陶成章,從一開始他的起點就比李宗仁高得多,至於到後麵永豐艦赴難奪取孫公歡心,而成為孫公重點培養的軍界新人,此時他的政治地位早就甩了李宗仁無數條街了。所以說,盡管北伐中李宗仁的功勞甩了蔣介石幾條街,但是就因為蔣介石早早占據了總司令的位置,李宗仁縱使萬般不服,也奈何不得蔣介石。當然,即便是蔣介石這般的資曆,不也難免被逼下野嗎?蔣介石的根基尚且不足以保證穩住中樞權力,還需要通過聯姻來加強權力底座,何況是李宗仁這樣的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