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見蔣介石不答應他的要求,隻能親去台灣一談,而蔣介石當然客氣得很,甚至親去機場迎接,但是,客氣歸客氣,利益歸利益,最終李宗仁不免铩羽而歸。當然,李宗仁想要調動的胡璉是蔣介石黃埔嫡係,蔣介石說咋辦,他當然就咋辦,李宗仁就算不滿意,又能如何呢?而蔣介石此時也徹底走上前台,甚至還將福建省守將朱紹良換成了湯恩伯,而李宗仁雖認為蔣介石一介平民動輒任免國家大員不免過於兒戲憲法,甚至還將委任狀壓了一個禮拜,但最後也隻能忍耐罷了。恰在此時,美國方麵傳來消息,透出可能支持李宗仁政府的信號,還說願意提供美援,而李宗仁不免一度歡欣鼓舞,召集粵係將領討論大局,意欲借助美援以達固守兩廣的目的,而蔣介石自然不欲李宗仁如此,為此甚至威脅粵係將領,說誰要是反對我,我就讓他死在我之前。而粵係將領如張發奎為此極為憤怒,甚至還提議李宗仁趁蔣介石來穗之際將其扣押,而李宗仁自然也知道此舉於事無補,既拿不到蔣介石的錢,也拿不到蔣介石的兵,徒然做個惡人,有何意義?當然了,最後美援一事也不了了之,伴隨著中共秋風掃落葉的凶狠攻勢,一切抵抗都再無意義,而李宗仁見此,也明白兩廣已不可保,至9月下旬,李宗仁也無心布置防線,也就隨它去了。
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新政權成立,而從武昌起義開啟,曆經磨難,紛爭不斷的民國也就此謝幕。作為民國這個大時代的弄潮兒,李宗仁與他的政治生涯也即將伴隨著舊時代的結束而徹底劃上句號,事兒完,出局。
三巨頭的最後歲月
李宗仁
在廣州被攻陷之前,李宗仁在廣州與蔣介石見了人生中最後一麵,據李宗仁回憶,他曾以國家元首的身份對一介平民蔣介石痛加申斥,算是給多年來的恩恩怨怨做了個了結,而後李宗仁也無意再在重慶丟人現眼,也同樣不願跟粵係一起孤守瓊島,而終於12月5日攜帶家眷赴美,開始了長達15年之久的流亡生涯。
剛去美國之時,李宗仁尚四處活動,但不久後發現一切皆是徒然,在此後的十數年時間裏,李宗仁徹底成為了一個落寞潦倒的失意政客。李宗仁生性喜鬧不喜靜,然而在美國的這段時間由於語言不通,文化差異懸殊,李宗仁一直無法融入美國生活,加之一眾流亡老友也與其日漸隔閡,李宗仁的生活愈顯悲苦。當然,李宗仁雖已不參與政事,但也一直在關注國內國際的形勢,而對於中共的建設成果,他也頗為之折服,認為他們自己統治國家那麼多年,卻連部自行車都造不好,而中共短短數年間,卻能在朝鮮戰場力敵聯合國軍,而後在中印衝突中揚眉吐氣,甚至還爆炸了原子彈,這些都讓他心悅誠服,而後生出了落葉歸根的念頭。
李宗仁對中共態度的轉變讓妻子郭德潔難以理解,她認為李宗仁跟中共之仇深似血海——不論於公還是於私,她無法理解李宗仁對中共發自內心的讚賞,當然台灣方麵和海外媒體更覺不可思議,攻擊之聲屢有耳聞。然而,李宗仁終究是個成熟的政治人物,一個真正的愛國者,對於政治上的恩恩怨怨,他早已看淡,對於攻擊他的所謂變節論,他也可一笑置之,他並不害怕承認自己的失敗,他也毫不避諱對中共建設事業的佩服,作為一個普通國民,他為中國的迅速崛起感到由衷的高興。事實上,如果李宗仁不是發自內心的赤子之情,他又何苦要背負各種罵名回到那片現在已經由他的對手統治的土地呢?李宗仁是個傳統的注重名節的中國人,而他能將此拋諸腦後,豈不正說明了李宗仁人格的可貴嗎?
1965年7月,李宗仁攜妻歸國,成為轟動一時的政治新聞。郭德潔此時已經罹患乳腺癌,時日無多,回國後不久也便去世。更可悲的是,李宗仁回國沒多久便遭遇了一場席卷全國的政治風暴——“文革”。他個人也或多或少受到了衝擊,而老友黃紹竑被逼自殺更對其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創傷,不過他也無須忍受多久了,因為此時他也時日無多了。1967年1月30日,李宗仁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
白崇禧
相比較李宗仁勇於承認失敗,拿得起放得下的灑脫,白崇禧則自始至終無法釋懷,甚至,在國共內戰進行到最後一刻時,他還有無謂的幻想。白崇禧最終還是不甘寂寞,跟李宗仁分道揚鑣,追隨蔣介石去了台灣——據李宗仁說,白崇禧是因為太重感情,聽信了蔣介石的甜言蜜語,居然認為蔣介石缺不了他。口口聲聲說缺不了健生的蔣介石是怎麼對待他的呢?事實上,蔣介石隻是把他當成了報複桂係的活靶子,由於李宗仁流亡美國,卻不願自動放棄總統一職,甚至早期還在美國積極地運動,蔣介石奈何不了李宗仁,也就隻能遷怒於白崇禧。白崇禧為此甚至公開與李宗仁決裂,但也於事無補,自1954年開始,白崇禧便失去了自由,居所遭到特務的監視,政治落寞,晚景淒涼,堪稱無以複加。而1965年李宗仁回國之後,白崇禧更是遭到了蔣介石的敵視,據稱蔣介石曾授意軍統頭子毛人鳳進行報複,而1966年白崇禧死於居所,據傳屍體發綠,坊間便有傳言說是蔣介石下毒所致。當然,白崇禧到底死於何因,現在已無稽可考,但是他的兒子著名作家白先勇並不認可毒殺一說,他認為白家確有心髒病病史,而父親晚年有感於喪妻之痛,而又政治落魄,病發猝死也非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