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相處,誰都不願意與小人打交道。可不管願意還是不願意,總是不可避免地碰到小人。因為那些工作在我們身邊的卑鄙小人,他們的眼睛牢牢地盯著我們周圍大大小小的利益,隨時準備做出損人利己之事,普通的善良之士往往是難以防範。
有人說,君子與小人鬥,是無論如何也鬥不過小人的。小人是琢磨別人的專家,敢於為極小的恩怨付出一切代價。因此在待人處世中要學會防範小人。
謹防小人得誌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絕對是真理。你一片赤誠待人,卻不能保證別人同樣對你。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類型的人。小人變臉,往往危害無窮,不得不妨。
變臉的小人不可用,但不可不識。他們慣會當麵一套,背後一套;過河拆橋,不擇手段。他們很懂得什麼時候搖尾巴,什麼時候擺架子;何時慈眉順目,何時凶神惡煞。他們在你春風得意時,即使不久前還是“狗眼看人低”,馬上便會趨炎附勢,笑容堆麵;而當你遭受挫折、風光盡失後,則會避而遠之,滿臉不屑的神氣,甚至會落井下石。更有甚者,像袁世凱那類奸雄式的小人,為邀功請賞,飛黃騰達,不惜利用他人的人頭獻媚。
1898年,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在中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維新變法運動。他們的活動得到光緒帝的支持。但光緒帝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慈禧太後控製著朝政。光緒帝想借助變法來擴大自己的權力,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打擊慈禧太後的勢力。作為慈禧太後,她當然感覺出自己的權力受到威脅,所以對維新變法橫加幹涉。於是,這場變法運動實際上又變成了光緒帝與慈禧太後的權力之爭。在這場爭鬥中,光緒皇帝感到自己的處境非常危險,因為用人權和兵權均掌握在慈禧的手中。為此光緒憂心忡忡,有一次他寫信給維新派人士楊銳:“我的皇位可能保不住。你們要想辦法搭救。”維新派為此都很著急。
正在這時,榮祿手下的新建陸軍首領袁世凱來到北京。袁世凱在康有為、梁啟超宣傳維新變法的活動中,明確表態支持維新變法活動。所以康有為曾經向光緒推薦過袁世凱,說他是個了解洋務又主張變法的新派軍人,如果能把他拉過來,榮祿——慈禧太後的主要助手——的力量就小多了。光緒認為變法要成功,非有軍人的支持不可,於是在北京召見了袁世凱,封給他侍郎的官銜,旨在拉攏袁世凱,為自己效力。
當時康有為等人也認為,要使變法成功,解救皇帝,隻有殺掉榮祿。而能夠完成此事的人隻有袁世凱,所以譚嗣同後來又深夜密訪袁世凱。
譚嗣同說:“現在榮祿他們想廢掉皇帝,你應該用你的兵力,殺掉榮祿,再發兵包圍頤和園。事成之後,皇上掌握大權,清除那些老朽守舊的臣子,那時你就是一等功臣。”袁世凱慷慨激昂地說:“隻要是聖上下命令,我一定拚命去幹。”譚嗣同又說:“別人還好對付。榮祿不是等閑之輩,殺他恐怕不容易。”袁世凱瞪著大眼睛說:“這有什麼難的?殺榮祿就像殺一條狗一樣!”譚嗣同著急地說:“那我們現在就決定如何行動,我馬上向聖上報告。”袁世凱想了想,說:“那太倉促了,我指揮的軍隊的槍彈火藥都在榮祿手裏,有不少軍官也是他的人。我得先回天津,更換軍官,準備槍彈,才能行事。”譚嗣同沒有辦法,隻好同意。
袁世凱是個詭計多端善於見風使舵的人,康有為和譚嗣同都沒有看透他。袁世凱雖然表示忠於光緒皇帝,但是他心裏明白掌握實權的還是太後和她的心腹,於是他又和慈禧的心腹們勾搭上了。如今他更加相信這次爭鬥還是慈禧占了上風。所以,他決定先穩住譚嗣同,再向榮祿告密。
不久,袁世凱便回天津,把譚嗣同夜訪的情況一字不漏地告訴榮祿。榮祿嚇得當天就到北京頤和園麵見慈禧,報告光緒如何要搶先下手的事。
第二天天剛亮,慈禧怒衝衝地進了皇宮,把光緒帶到瀛台幽禁起來,接著下令廢除變法法令,又命令逮捕維新變法人士和官員。變法經過103天最後失敗。譚嗣同、林旭、劉光第、楊銳、康廣仁、楊深秀等“戊戌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被砍殺。
天真的革命黨人,因為沒有能夠識別、防備小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防範小人,更要防範小人得誌。小人是極善於偽裝自己的,一般在得誌前,會顯得很低調,不會喧賓奪主;但時機成熟之後,他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瘋狂崛起,誰妨礙他,誰就會成為他的刀下冤魂。小人要得誌一般都選擇走捷徑,常需要拿競爭對手做犧牲品,昧著良心說話和辦事。有一些道德低下或行為不正派的人一旦得勢,其陰險和狡詐的程度就會達到無以複加的程度。
戰國時期的軍事家孫臏,縱然有非凡的軍事才華,仍然不免為小人所算計。論陰謀詭計,君子是難以敵過小人的。
孫臏在從師鬼穀子學習兵法時,有一個師弟叫龐涓。龐涓的天資學業雖較好,但和孫臏相比差得很多。但他為人奸猾,善弄小權術,又輕易不被察覺。他與孫臏同學時,心裏很是嫉妒孫臏的才能。
轉眼過去了幾年,孫臏、龐涓兩人,經過鬼穀子的精心調教,兵法、韜略大有長進。這時,傳來了魏惠王招賢納士的消息。本是魏國人的龐涓,覺得機會來了,決定下山應招,鬼穀子欣然放行。臨別時,他向孫臏說:“我們是兄弟之交。此行一旦順利,馬上引薦師兄下山,共同做一番事業。”孫臏聽後,自然感激萬分,當下與龐涓揮淚告別。龐涓走後,鬼穀子又傳孫臏《孫子兵法》十三篇。
龐涓到魏國後又是送禮,又是托人說情,很快見到了魏惠王。龐涓畢竟也有些本領,很快得到了魏惠王的賞識,便任他為帥。隨後,龐涓指揮軍隊同衛國和宋國開戰,打了幾個勝仗後,龐涓成了魏國上下皆知的人物,從此更得魏惠王的寵信。
龐涓在春風得意之際,覺得自己是天下第一。但他自知才華不及孫臏,一想到此,便寢食難安。於是便謀劃詭計,欲除之而後快。
一天,正在山上攻讀兵書的孫臏,接到龐涓差人秘密送來的一封信。在信上龐涓先敘述了他在魏國受到的禮待重用。然後又說,他向魏惠王極力推薦了師兄的蓋世才能,到底把惠王說動,請師兄來魏國就任將軍之職。孫臏看了來信,想到自己就要有大顯身手的機會了,深覺自己的師弟挺講義氣,立即隨同來人趕往魏國的都城大梁。
孫臏來後,龐涓大擺筵席,盛情款待。幾天過去了,就是沒有魏惠王的消息,龐涓也不提此事。孫臏自然不便多問,隻好耐心等待。
一天,孫臏正在讀書,忽然,屋外傳來一陣吵嚷聲,他還沒有弄清是怎麼回事,就已被闖進屋子的兵士捆綁起來,推推搡搡帶到一個地方。那裏的一個當官模樣的人,立即宣布孫臏犯有私通齊國之罪,奉魏惠王之命對其施以臏足、黥臉之刑。孫臏麵對這突如其來的事情驚呆了,隨即省悟過來,高聲為自己辯白。然而,一切都晚了,那些如狼似虎的兵士七手八腳扒去孫臏的衣褲,挖掉了孫臏的膝蓋骨,並在他的臉上刺上“私通外國”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