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防範小人(3 / 3)

孔子早就說過:“不得其人而言,謂之失言。”對方倘不是深知的人,你就暢所欲言,吐露真心,該是多麼危險的事情啊!

所以“逢人隻說三分話”,不必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記得,千萬不要自己出賣自己。

長個心眼,不留把柄

生活中的許多日常用品、用具都安有把柄,是為了方便我們使用。

每個人也有把柄,這就是我們的弱點。你的趣味、喜好都可以被旁人用作打開你欲望之門的鑰匙,隻要拿你最喜歡或忌諱的東西去誘惑或打擊你,你就必定上鉤無疑,授人以柄。你的隱私如緋聞、受賄、罪行等也可以使你受製於他人,在談判、競選、糾紛中也常被使用,效力巨大無比。

唐代的馮頤本是一介武將,後來被調至山東一帶任地方文官,利用一些巧妙的手段,製服了地方上的惡勢力,被人們傳為美談。

在淄博一帶,有個大戶人家出身的名叫申坤的人,年輕時曾強奸別人家的妻子,被人用刀砍傷了麵頰。如此惡棍,本應重重懲治,隻因他家重金賄賂了官府的功曹而沒有被革職查辦,最後還被調升為守尉。

馮頤上任後,有人向他告發了此事。馮頤覺得簡直是豈有此理!就召見申坤。申坤心中七上八下,硬著頭皮來見馮頤。馮頤仔細看了看申坤的臉,果然發現有傷痕,於是就將左右退開,假裝十分關心地詢問究竟。

申坤做賊心虛,知道馮頤已經了解了他的情況,就像小雞啄米似地接連給馮頤磕頭,如實地講了事情的經過,頭也不敢抬,隻是一個勁地哀求道:“請大人恕罪,小人今後再也不幹那種傷天害理的事了。”

“哈哈哈……”馮頤突然大笑道:“男子漢大丈夫,本是難免會發生這種事情的。本官想為你雪恥,給你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你能效力嗎?”

於是,馮頤命令申坤不得向任何人泄露今天的談話情況,要他有機會就記錄一些其他官員的言論,及時向馮頤報告。自此以後,申坤已經儼然成了馮頤的親信、耳目。

自從被馮頤寬釋重用之後,申坤對馮頤的大恩大德時刻銘記在心,所以,幹起事來特別賣命。不久,就破獲了許多起盜竊、強奸等犯罪活動,工作屢見成效,使地方治安情況大為改觀。馮頤也提拔他做了縣令。

又過了相當一段時期,馮頤突然召見那個當年受了申坤賄賂的功曹,獨自對他進行了嚴厲訓斥,並拿出紙和筆,要功曹把自己受賄的事通通全部寫下來,不能有絲毫隱瞞。

功曹早已嚇得篩糠一般,隻好提起了筆,寫下自己的斑斑劣跡。

由於馮頤早已從申坤那裏知道了這位功曹貪汙受賄的事,所以,看了功曹寫的交待材料,覺得大致不差,就對他說:“你先回去好好反省反省,聽候裁決。從今後,一定要改過自新,不許再胡作非為!”說完就拔出刀來。

功曹一見馮頤要拔刀,嚇得兩腿一軟,又是打躬又是作揖,嘴裏不住地喊:“大人饒命!大人饒命!”隻見馮頤將刀晃了一下,一把抓起功曹寫下的罪狀材料,三兩下將其砍成紙屑,扔到紙簍裏去了。

自此後,那個功曹終日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工作起來盡心盡責,不敢有絲毫懈怠。

抓刀要抓刀柄,製人要拿把柄。一旦你身上的弱點被有心者發現,他就不會輕易放過,會用弱點“拿住”你為他所用。

在人情關係學中,尋找把柄、製造把柄主要用於控製他人,使其為我所用,聽我調遣。所以,如何避免別人掌握自己的把柄,使自己不受製於人也是做人做事必不可少的學問。

有些人心裏藏不住話,聽到什麼、看到什麼、心裏想到什麼就四處傳播。他們口無遮攔,想說便說,黑的白的、你的我的他的……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中國有句俗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許多人的失敗往往是自己的多嘴造成的。

若想不留把柄於別人,能管住自己的舌頭,少說幾分話就是最大的成功。

尤其要注意,以下幾種話更不能隨便說,一旦說了,就是把柄一件,惹得一身不必要的麻煩:

捕風捉影的話不要說。捉賊要贓,捉奸要雙,這就要求我們說話辦事要有真憑實據。如果我們向對方說的悄悄話,如風如影,純屬無稽之談,那是很危險的;尤其是對一個人的隱私更是不可在私下信口開河,胡編亂造。人心難測,不一定對,但不無道理,我們說悄悄話也不能隻圖一時痛快,而不計後果。

違紀泄密的話不要說。小至單位大至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一定範圍內都有秘密,我們隻能守口如瓶,不可泄露。有的人輕薄,無紀律性,就私下把機密“悄悄”傳出去了,弄得一傳十、十傳百,家喻戶曉;有些心術不正的人如獲至寶,拿去作為謀利的敲門磚,給單位乃至國家造成了嚴重損失。即使諸如涉及人事變動的內部新聞,你也不要去向有關的人說悄悄話,萬一中途有變,你如何去安撫別人呢?如果為此而鬧出了矛盾誰負責呢?向親友泄秘,不是害人便是害己。

披露悄悄話的話也不要說。須知這世上有些人很怪,情投意合時無話不說,無情不表;一旦關係疏淡,稍有薄待,便反目成仇,無情無義,甚至添油加醋,不惜借此陷害,從而達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殊不知,這些抖出悄悄話的人,也要吃虧的。假使你聽了悄悄話,也沒有必要往外抖,任何人在這個世上都有一片自由的天地,還是要講究信義,以善良為本,以免讓人反咬一口。

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各種驚險場景層出不窮,每個人都麵臨著陷阱。在這時候,要保全自己,首要做法就是徹底消滅一切把柄。隻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無小辮子可抓,才能擺脫陷阱,化險為夷。

曹操的兒子曹植喜歡楊修的才能,常常邀請他到家裏談論逸聞趣事,整夜都不休息。曹操和眾位大臣商議,想立曹植為太子。曹丕聽說了,就密請朝歌長吳質到他府中商量對策,又怕被人發覺,就讓吳質藏在一個大筐裏,上麵放些布匹。別人問起,就說是布匹,用馬車把吳質拉進了曹丕府中。

正好楊修看見了吳質從筐裏爬出來。他和曹植是好朋友,當然希望曹植能當太子,於是,就跑去向曹操告密。曹操派人在曹丕府前檢查,曹丕慌忙告訴了吳質。吳質說:“不用擔心,明天用大筐裝上布匹拉到府裏來,迷惑一下他們。”第二天,曹丕就派人按吳質所說的話去做了。

曹操派的人檢查了幾次,發現全是布匹,就回去把情況報告了曹操。曹操懷疑楊修陷害曹丕,從此對他十分厭惡。

世事艱難,人心險惡。所以我們要處處留心,不授人以把柄。但如果不小心被人抓住把柄時,可以向吳質學習:當對手抓住你的把柄企圖大做文章時,你一定不要慌,要及時徹底地消除把柄,洗淨自己,同時給對方狠狠的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