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國賓領略中關村 (1 / 2)

當今世界上,無論社會製度、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有多大的差異,對於鄧小平所領導的中國改革開放已經完全沒有懷疑。當北京做為首都一次次地迎接外國元首來訪時,迎賓的國歌和紅地毯之後,往往都有那些國賓車隊端莊整齊地駛人中關村,遊弋在信息產業園、國家級軟件科技園、生命科技園等一串串科技研發明珠之間。這些國家元首們進入中關村,是要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中國的高科技產業是如何在鄧小平改革開放的雨露陽光下,蓬蓬勃勃的發展壯大,並為這個民族帶來榮譽和作出貢獻;親身感受一下中國的土地上,中關村是如何代表960萬平方公裏和她的人民在努力實踐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並身臨其境地證實中關村是如何僅僅用20年時間就徹底改變了先民們留下的這塊土地和老佛爺度夏行宮的山後地區,使這300平方公裏的中關村中心區和發展區寸土寸金,熠熠升輝;目睹這個活躍著13000多家高科技企業、年技工貿總收入3000億元、並每年以20%的速度高速成長的中國神話。

世界大國俄羅斯的總理來了。他仔細地審視著中關村科技園區的規劃示意圖和建設沙盤,靜靜地傾聽著中關村人的陳述。但我們不難看出,總理沉思的目光中不僅有對中關村的幾許讚歎和驚訝,也許還有對十幾年前“改革與新思維”失敗的痛楚回憶以及對聯盟解體的深深遺憾。

與十位美國總統較勁半個世紀的古巴主席來了。這位世界政壇傳奇人物在從國賓館前往機場的途中,帶領他的擔任科學院院長的兒子和一於人等,也擠出時間來看中關村。加勒比旋風吹進位於上地七街的國際創業園,為眾多在陋室中苦鬥的IT精英和軟件企業帶來了熱帶雨林的綠潤和男兒自強的陽剛。

美國的總統來了,英國的首相也來了。這些在世界上備受爭議的人物來到中國都無一例外地訪問中關村。與大學生對話,與企業家見麵,是政治家作秀的最好機會。借此宣揚一些西方國家的自由、民主、博愛的價值觀,既可贏得本國選票,也能增添出訪花絮,但誰又能說他們不想趁此機會在中關村探一探中國未來的虛實呢?每一次的短兵相接都在電視上實況播出,而中關村大學校園裏那些男孩女孩們如初出牛犢,“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對話之間不讓這些政客們賺到便宜。北大的女學生甚至鬥膽告誡這些“自由世界”的領袖們,“隻有真正懂得自由的人才會更加尊重別人的自由”,那掌聲令客人都麵露窘色。

濃煙滾滾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領導人們也派他們的部長來看中關村。以色列希望中國與他們合作開發高科技農業、無土栽培和滴灌養植,中關村則要借鑒以色列的風險投資經驗,利用少量政府資金培育大批創業投資並把自己的高科技企業推上國際資本市場。巴勒斯坦的六位部長在總部斷水斷電的時候,依然西裝革履步人中關村,殷殷詢問著中關村的高科技政策和發展規劃,似乎明天戰火就會停息,“有土地何愁衣飯,好光景就在眼前。”這令中關村的接待人員不得不對阿拉伯兄弟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