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這是傳說中的城堡?(1 / 2)

正當121師為著吳諾的新設備欣喜若狂的時候,此時的吳諾正帶著趙嚴武等人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大明宮位於西安城北的龍首塬上,是當時全世界範圍內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公元635年,大明宮開始建設,始稱永安宮,公元904年,唐末戰亂,大明宮毀於戰火,都城遷往洛陽。期間共有17位皇帝在這裏處理朝政。大明宮占地350公頃,是故宮的4.5倍,盧浮宮的8倍,擁有50多座殿堂和閣樓,被譽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聖殿。

大明宮選址在唐長安城宮城東北側的龍首原上,利用天然地勢修築宮殿,形成一座相對獨立的城堡。宮城的南部呈長方形,北部呈南寬北窄的梯形。城牆東西寬1.5公裏,南北長2.5公裏,周長7.6公裏,麵積約3.2平方公裏。城牆南段與長安城的北牆東段相重合,其北另有三道平行的東西向宮牆,把宮殿分為三個區域。所有牆體均以夯土板築,底寬10.5米左右,城角、城門處包磚並向外加寬,上築城樓、角樓等。

宮城共有九座城門,南麵正中為丹鳳門,東西分別為望仙門和建福門;北麵正中為玄武門,東西分別為銀漢門和青霄門;東麵為左銀台門;西麵南北分別為右銀台門和九仙門。除正門丹鳳門有五個門道外,其餘各門均為三個門道。在宮城的東西北三麵築有與城牆平行的夾城,在北麵正中設重玄門,正對著玄武門。宮城外的東西兩側分別駐有禁軍,北門夾城內設立了禁軍的指揮機關——“北衙”。

整個宮域可分為前朝和內庭兩部分,前朝以朝會為主,內庭以居住和宴遊為主。大明宮的正門丹鳳門以南,有寬176米的丹鳳門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萊殿、含涼殿、玄武殿等組成的南北中軸線,宮內的其他建築,也大都沿著這條軸線分布。在軸線的東西兩側,還各有一條縱街,是在三道橫向宮牆上開邊門貫通形成的。

“你們四個不要驚訝,這裏的工程實際已經開工半年多了,根據我的設計和要求,還有文物界、建築界的人士參與,我們計劃在17年年度前完成整個大明宮的複原和改建工作。”吳諾微笑著淡淡的對四人說。

“小諾,你不怕被人反對嗎?而且決然還在這裏養馬?”趙嚴武指著不遠處的馬匹道。

“嗬嗬,趙哥,有些事現在還不是讓你們知道的時候,不過告訴四位,像鹹陽城兵馬俑、延安的黃帝陵等許多地方都在施工,嘿嘿,而且效果都不差。”

“小諾,為啥我們進來的時候隻看到一個門洞?”四個人中最顯文化的趙楠問道。

“這個呀,為了防守方便,而且很省石料,忘了好俗你,外邊的城牆可都是大理石和百煉鋼建設的。”作為重生者加盤古大神的指點,吳諾自然知道,大理石有厭魔屬性,在第一次位麵波的時候會抵消最大的傷害,而且會吸收一部分能量,使城牆內形成“安全區”,也就是在末世被人們稱為法則區的地方,在這裏無法攻擊己方單位。

“百煉鋼?大理石?”

“是的,所有的工程都是。其他的你們還是不要多問了,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