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日本陸軍省和參謀本部取得一致意見:軍部希望在此時一舉解決“滿蒙”問題。如果政府不同意軍部方案,即使政府倒台也毫不在意。9月30日,日本軍方製定了關於“滿洲”事變解決的方針,強調必須避免與張學良、南京政府或廣東政府進行交涉。對此,重光葵回憶說,日本軍部對於“滿洲”問題,最初不以中國的中央政府為對手,堅持采取與“滿洲”的地方政權協商解決的態度。隨著事態的進展,與地方政權談判已經不能解決問題,隻能有待於中央的解決。但是,軍部堅持不與中國中央政府談判,而著手於親自統治“滿洲”。與此同時,關於他們在“滿洲”的行動,軍部斷然采取了不許第三國幹涉的方針。

看來,日本軍部已經完全倒向關東軍。無論內閣的態度如何,都決心借“九一八”事變企圖“一舉解決‘滿蒙’問題”。

(三)蔣介石迷信國聯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顧維鈞向張學良提出兩條建議:一是訴諸國聯,二是派人去與日本政界大員交涉。他還說:訴諸國聯隻是為了引起世界和公眾輿論的注意,間接給日本施加某種壓力,使其不再擴大在“滿洲”的侵略行動,而直接談判才是解決國際爭端的正常手段。但是,張學良認為,同日本人進行交涉是沒有用的,於是采納了第一條建議,並將他的想法電告了南京國民政府。南京政府接到張學良的報告後,立即電令中國駐國聯代表施肇基,讓他把事變提交給國聯理事會討論,並且表示:中國政府一定服從國際聯合會關於此事所作出的任何決定。

在訴諸國聯的同時,南京外交部向日本提出抗議,要求日軍停止戰鬥、恢複原狀。9月20日,國民黨中央常委會作出決議:“對日武力可退讓,交涉決不放鬆。”於是,南京政府同日本開始進行交涉。還在“九一八”事變前夕,重光葵曾與宋子文約定於9月20日前往大連,與滿鐵總裁內田康哉舉行會談,並且預訂了到大連的船票。重光葵後來回憶說,當他得知事變發生後,於9月19日清晨拜訪了南京政府財政部長宋子文。經過商討,兩人同意按照以前的計劃行事,立即去“滿洲”尋求解決辦法。9月19日,在日內瓦召開的第十二次國際聯盟大會召開第六十五次理事會,聽取中日兩國代表就“九一八”事變所作的報告。中國出席國聯理事會代理施肇基報告了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和中國未作任何抵抗的事實,請求國聯主持公道。日本代表芳澤謙吉在會上把發動事變的責任推給中國軍隊,采取了“不容國聯置喙,斷然排除第三者幹涉”的強硬立場。

9月21日,重光葵在征得幣原的同意後準備拜會宋子文,宋子文告訴他:不需要插手了,中國已於20日向國際聯盟直接提出申訴,這件事對日方來說已經失誤了時機。隨後,南京政府外交部長王正廷在中央政治會議上報告說:日本特使重光葵在上海曾詢問過宋部長,可否由中日兩國自己來解決此事?宋部長說可以考慮一下,到了20日那天,重光葵又非正式地會見了宋部長,宋部長說現在日軍已如此進逼,已無討論的餘地。21日,宋部長又告訴重光葵,這件事中國絕對不會同日本自行直接談判。

3天之內,南京政府從由中日直接交涉,到不願交涉,再到絕對不交涉,以至將事變提交給國聯,促成這種轉變的關鍵人物是蔣介石。如前所述,9月21日,蔣介石在陵園召開黨政首腦會議,作出了4項決定,其中有兩項是:把事件提交給國際聯盟與非戰公約諸國;不能再與日本直接交涉。當天,中國向國聯提交了正式的書麵申訴,並向日本表示不直接交涉。

也就在這一天,日本內閣召開會議,確定了“恐將引起國際責問,致蹈德覆轍,故決為外交保障占領”的方針,這一方針是重光葵在5個月前提出來的。那時,他認為,如果萬一日華發生衝突,則必將作為國際問題被提到國際聯盟,即不能僅僅作為日華間的問題來解決,於是就提出了這條方針。6月,日本陸軍省在《解決滿洲問題方策大綱》中又提出,萬一出現日軍有必要采取軍事行動的事態,要使各國都能諒解日本的決心,不至於對我們采取無理反對或壓迫的行動。按照這一方針,日本外務省一方麵力求避免“僵局”的出現,另一方麵是在“僵局”出現的情況下,要讓世界各國能夠“理解日本的立場”,“諒解日本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