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元率二十九軍進駐北平兩年來,多次遭到日軍的挑釁,雙方屢次發生爭端。宋哲元總是以道歉、懲辦當事人員以及保證不再發生類似事件等方式來應付日本人。他認為,隻要中國方麵能忍讓些,讓日本人占點“小便宜”,這類衝突就可以解決。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宋哲元仍然本著以往的做法來處理,以為這樣作戰事爭端便會平息。

但是,在宋哲元對日本人幾次提出的苛刻條件給予認允之後,戰事非但沒有平息,日軍大批援兵卻源源開進了華北。鐵的事實不能不引起宋哲元的深思:萬一戰事不可避免該怎麼辦呢?

24日,宋哲元召集二十九軍將領商議了一個作戰計劃,決定一三二師的一部守北平,其餘的和三十七師進攻豐台和通州之敵。三十八師進攻天津海光寺,一四三師自南口出擊,進攻昌平、密雲、高麗營等地,截斷古北口到北平的通路。

25日,鑒於日軍背約不撤,宋哲元下令中止了中日間的談判交涉,並按計劃開始布置備戰工作。他命令三十七師停止南調,全部在城外集結待命;令石友三的保安隊馬上在西苑布防;秘密調遣趙登禹一三二師一個團進駐北平;命令一三二師主力在永定河以南集結,並令該師石振綱旅接替北平城防。

宋哲元的這一轉變,與南京政府對日態度的變化有很大關係。

7月22日晚,銜命北上的參謀次長熊斌等秘密到平,與宋哲元會晤。宋哲元對蔣介石是否真心對日作戰,一直抱有很深的懷疑,也不理解蔣介石令其移駐保定的用意。會見熊斌等人以後,宋哲元了解到蔣介石對這場戰爭的態度,得知他被迫準備抗日。

與此同時,蔣介石補充二十九軍子彈300萬發,並令河南一部分高炮部隊調至保定,歸宋哲元指揮。這一切,對宋哲元具有一定影響,堅定了他守土抗日的決心和信心。

宋哲元突然停止談判,又四處調兵遣將的舉動,使日本侵略者大為不安,感到事情有了微妙變化。

25日下午,鬆井太久郎和今井武夫特意前往拜見宋哲元,探聽虛實。鬆井要求宋哲元數日內撤出北平城內駐軍。

宋哲元慢吞吞地回答說,尚未訂出執行計劃,撤兵大概要一個月之後。

鬆井原以為,宋哲元對日寇提出的條件,隻敢拖延一兩天,沒曾料到宋哲元態度突變,竟然一口回絕了日方的要求,抗拒起來。

鬆井忍住氣,又追問道:為什麼要這麼長時間?宋哲元狡黠地說:現在天氣太熱,待稍微涼爽一些再辦。宋哲元的態度使侵略者“嚇了一跳”,他們明白宋哲元已轉向抗日,原計劃不大戰而奪平津的打算,已不能實現。但日軍並不慌張,他們此時已完成了戰鬥布置,可以大幹了。

宋哲元轉變態度,命令備戰布防,使二十九軍官兵興奮異常,消極被動的沉悶空氣一掃而光。各部隊積極奮戰,隻待進攻的命令到達,衝入敵群,雪恥複仇。秦德純很快製訂了收複豐台的戰鬥計劃,隨即付諸實施。

25日,在廊坊戰鬥爆發的同時,二十九軍何基灃旅附炮兵一個營,乘敵不備,向豐台發起了猛攻。戰士們壓抑在心頭多日的憤恨,像火山一樣爆發了。他們冒著槍林彈雨勇敢衝殺,整個上午,戰鬥進行得十分順利。到中午,我軍已收複豐台大部。隻是豐台東南端一隅,有一部分日軍,憑借堅固的工事作拚死掙紮。收複豐台的勝利消息傳到北平,欣喜若狂的人們擁上街頭,點燃鞭炮,以示慶賀。北平城歡聲雷動,像過節一樣熱鬧。

但是,收複豐台之戰隻是一次臨時安排的局部反攻戰,沒有全局的策應計劃,沒有兄弟部隊的增援,也沒有阻擊外圍日軍的計劃安排。進攻豐台的部隊經過10個小時的激戰,疲憊不堪,加之傷亡甚眾,戰鬥力銳減。又因得不到增援而沒能一鼓作氣攻下豐台東南的日軍陣地。日軍的增援部隊從天津一路綠燈開到豐台,下午4時,他們和豐台負隅頑抗的日軍相互配合,一齊發起反攻,不久,又占領了豐台,二十九軍功敗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