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8月1日清晨6時,南昌城內的敵軍已全部肅清,共殲敵3000多人,繳槍5000多支,子彈70多萬發,還有大炮數門。南昌起義取得了勝利。

起義勝利後,當天上午9點,譚平山以國民黨中央執委名義,召集了國民黨中央委員和各省、市及海外黨部代表聯席會議。會議承認了特別委員會關於舉行起義的處置,通過並宣布成立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委員25人是:譚平山、林祖涵、吳玉章、彭澤民、張國燾、李立三、周恩來、葉挺、彭湃、江浩、蘇兆征、宋慶齡、鄧演達、何香凝、張發奎、陳友仁、於右任、徐特立、張曙時、黃琪翔、朱暉日、經亨頤、賀龍、郭沫若、惲代英。

同一天,在南昌《民國日報》上發表了以宋慶齡、鄧演達、譚平山、彭澤民、吳玉章、林祖涵、於樹德、惲代英、恩克巴圖、楊匏安、柳亞子、高語罕、謝晉、白雲梯、毛澤東、董用威(必武)、江浩、韓麟符、夏曦、許蘇魂、鄧穎超、屈武等22人聯名的《中央委員宣言》。

8月2日下午,舉行了革命委員會就職典禮大會,大會由李立三主持,韓麟符授印並報告革命委員會成立經過,譚平山代表革命委員會接印並致了答詞。

革命委員會正式成立後,即於8月2日發布了以下各項任命:吳玉章為革命委員會秘書長;高語罕、許蘇魂、鄒敬芳、丁曉先、肖炳章為秘書,組成革命委員會秘書廳。

林祖涵、惲代英、薑濟寰、沈壽禎、羅石冰、鄒敬芳、黃太吉為財政委員會委員,林祖涵為主席。

郭沫若、惲代英、廖乾五、方維夏、黃日葵、曹漢璋為宣傳委員會委員,郭沫若為主席,未到任前由惲代英代理。

張國燾、彭湃、李立三、李小青、董方城、陳蔭林、郭亮為農工委員會委員,以張國燾為主席。

張曙時、彭澤民、韓麟符、徐特立、王積衡、穆景周、林超白、朱蘊山、孟湘鑒、陳日新、林鈞、鄧鶴鳴、張餘生、王一德、張開運、李林為黨務委員會委員,張曙時為主席。

李立三為政治保衛處處長。郭沫若為總政治部主任,未到前由章伯鈞代理。賀龍、葉挺、周恩來、劉伯承、蔡廷鍇(後改鄧演達)為參謀團委員,劉伯承為參謀長。賀龍兼代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麵軍總指揮。黃琪翔為前敵總指揮,未到任前由葉挺兼代。

就在起義發生的同一天,聶榮臻、周士第率領在馬回嶺起義的第四軍二十五師兩個團3000人也趕到了南昌。

實際上,在南昌起義之前,周恩來就曾交代聶榮臻等人,設法把二十五師拉到南昌參加起義,並負責接應以後趕到九江的部隊與零星人員,使他們及時趕到南昌。

南昌起義開始後,怎麼進行聯係?當時聶榮臻等人沒有電台,利用民用電報又怕不可靠。為解決聯絡問題,周恩來同聶榮臻約定,南昌一發難,立刻放一列火車到馬回嶺,火車一到,聶榮臻部就先把輜重裝車運走,隨後部隊開往南昌。

按照計劃,起義爆發前,聶榮臻在二十五師駐地馬回嶺進行了緊張的工作。進一步擴大了關於起義的傳達範圍,多次進行個別或集體談話,動員做好起義準備,擬訂起義的各項具體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