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說到這個問題,那我們就多說一點。幾個世紀以前,人類隻敢仰望太空,可是如今,已經有非常多的人在太空中漫過步了,反差之大可想而知。你也許會說這個時間跨度太長,那好,我們用近一個世紀的變化舉例。今年是2012年,往前100年正好是1912年,那時候我們國家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宣布結束統治,永遠的退出曆史舞台。雖然紀元已是中華民國,可人們的生活依舊非常匱乏,條件也相對惡劣。但是你看今天,信息化的大樓拔地而起,世界上的各種商品充斥其中,僅僅也才用了100年。這一百年比之於中國封建社會的五千年不算很少,但如果用它比之於宇宙的一百多億年則小的可憐,簡直可以忽略不計。可就是這短短的一百年,人類的眼界從地球發展到了太空。如果是一百年前的清朝統治者,他們能相信人類技術會有如此迅猛的發展嗎?恐怕不能。
“現在再來說說‘仙蹤’(版麵)。將‘仙蹤’作為一個浮遊的版麵不定期的刊載確實不是明智之選,但是它是我們為世界鋪下的一段‘想象引線’,我們希望其他人像你一樣關注到它,哪怕抨擊它的不合邏輯,最後這些都將轉為想象,通過它的引導最終引發技術的再次爆炸,讓這個世界變得像她的宣傳語一樣‘美好’,這就是我們的初衷。”
彌旭再一次被震撼到了,原來這個他認為可有可無的版麵承載著這麼大的使命,基德·羅賓教授給了人們一套“七巧板”,能拚出什麼,得人們自己親自動手。
“這假想真能實現嗎?”
“實現與否並不重要,有句話說的很好:人生就像是一場旅行,重要的是路上的風景。到達意味著結束,在路上才能起航。”他輕聲念了兩句像詩又不似詩的話,“何必去管目的地,不如自若風波裏。”念畢不願再說,轉而問彌旭和誰一起來的。
彌旭如遭雷擊般的愣在那裏,聽他轉而言他,正準備回答,後麵有人叫他,“彌旭,原來你在這裏。”彌旭一回頭看見是趙敏,慌亂中問她,“座談已經結束了嗎?”
哪知趙敏並不看他,雙眼直勾勾的盯著基德·羅賓教授,彌旭心想那就先給你介紹雜誌社的大人物吧,反正他問的那句是句廢話,沒結束她能出來嗎?卻聽趙敏像追星族見到偶像一樣難以置信的問:“您是譚欣美教授嗎?”
聽到“譚欣美”這個名字,基德·羅賓皺了皺眉,但是並不明顯,離得近了,彌旭的雙眼捕捉到了他臉上瞬間的輕微變化。他隨即很快舒展眉峰,掩蓋了自己的不快,那過程幾不可見。彌旭在心裏埋怨趙敏亂說話,本來人家是個大人物,結果你說錯了人家名字,多沒麵子。
“這是基德·羅賓教授,你認錯人了。”彌旭糾正她說。
趙敏眼神奇怪的看他一眼,最終沒有理他,又轉向了基德·羅賓。基德·羅賓教授微笑著說:“我就是譚欣美,看來這位姑娘是和你同來的了。”後麵半句是對彌旭說的。
彌旭不明所以的點點頭,基德·羅賓教授對趙敏說:“你好。”
趙敏也禮貌的回了“您好”,基德·羅賓教授說:“我本來準備離開的,既然你們會合了,那我先走一步了,祝你們愉快。”
趙敏想留又不好留,隻好眼睜睜的看著基德·羅賓教授從三樓的玻璃門出去,消失在電梯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