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明宮女殺帝未遂案(1)(1 / 3)

紅丸引發的壬寅宮變

明世宗朱厚驄是興獻王朱佑杬的長子。明武宗於公元1521年3月病死後,由於武宗沒有留下子嗣,又是單傳,因此皇太後和內閣首輔楊廷和決定,由最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驄繼承皇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嘉靖。嘉靖雖在位45年,但政績上卻沒有什麼建樹。他一生最關心的隻有兩件事情:一是怎樣才能長壽無極,永享富貴,二是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縱欲淫樂。為了實現這兩個目標,他幾乎把整個帝國都押了上去。

朱厚熜在還沒有成為明世宗以前,就喜歡煉丹修仙,並將大半兒的心思都花在了鑽研如何成仙上。他稱帝之後享受的富貴達到了極點,更是一心追求長生不死。嘉靖皇帝朱厚璁迷信道教,據說道士能夠幫助嘉靖實現自己的“理想”。因為道教主張的,正是長生不老,甚至肉體飛升,而且“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於是,他廣征道士方士之流。

嘉靖皇帝朱厚熜為求長生不老藥,命方士煉丹。當時術士所進獻的秘方和煉丹術五花八門,其中有一種“紅丸”煉法最為流行,“紅丸”又稱紅鉛丸,是宮廷中特製的一種春藥。紅鉛又是什麼呢?“紅鉛者,天癸水也。”什麼是天癸?《黃帝內經》中說:“月事以時下,謂天癸也。”原來“紅鉛”是女子的經血,但不是一般的女子月經,而是處女的第一次月經。“經水甫出戶輒色變,獨首經之色不遽變者,全其陰陽之氣也。男子陽在外,陰在內;女子陰在外,陽在內。首經者,坎中之陽也。以坎中之陽補離中之陰,益乎不益乎?獨補男有益,補女有損。補男者,陽以濟陰也;補女者,陽以亢陽也。”“坎離”是《易經》提到的卦相,陰陽水火既濟。“首經”陽氣最足,從女人陰戶流出來之後保持鮮潤,不馬上變色,對男人是大補。因此“紅丸”的製法很特別:須取童女首次月經盛在金或銀的器皿內,還須加上夜半的第一滴露水及秋石、烏梅等藥物,連煮七次,濃縮為漿。再加上乳香、沒藥、辰砂、鬆脂等拌勻,以火提煉,最後煉蜜成丸。“秋石”是用童男、童女的尿液製成。英國研究中國科技史的李約瑟先生說,明代道士所煉的“秋石”實際上是從大量的人尿中提取的性激素製劑。也就是說,加入秋石,紅鉛丸更具春藥的功能。服用紅鉛丸,皇帝精力更加充沛,可以與更多童女性交進行“采補”。此外還有一種“含真餅子”,就是取用小孩剛生下時含在嘴裏的血塊作為主要成分,也是嘉靖皇帝朱厚熜特別推崇的。

為了配製“紅丸”,據《明實錄》記載,僅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至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間四次大選,就采選了一千零八十個八歲至十四歲的幼女進宮。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的二月,從畿內挑選十一至十四歲少女三百人入宮,三十一年(1552年)十二月又選三百人,三十四年(1555年)九月,選民間女子十歲以下者一百六十人,同年十一月,又選湖廣民間女子二十餘人,四十三年(1564年)正月選宮女三百人。采選這些宮女,一方麵為煉製紅鉛丸提供原料,另一方麵也是為嘉靖皇帝充當泄欲采補的工具。為了及時采到處女的經血,道士還給這些年幼的宮女大量服用藥物催逼月經,對宮女們的身心造成極大的摧殘。不少女孩因此失血過多,有的甚至出現血崩丟了性命。另外,為了保持宮女的潔淨,宮女們不得進食,而隻能吃桑、飲露水。為了獲取煉丹所用的露水,嘉靖命令大批宮女天不亮就去禦花園為他采集“甘露”,很多宮女因此累倒、病倒。所以,被征召的宮女苦不堪言。

嘉靖皇帝還是個好色之徒,但求長生則需禁女色,兩者不可得兼。對嘉靖來說,求長生就是為了長盛不衰,永世作樂,女色怎可禁絕。道士深知,皇帝無求不遂,又宮中女色遍布,均屬帝王,令其戒色,簡直無異於癡人說夢。於是嘉靖寵信的道士邵元節、陶仲文之流順水推舟說,養生是不必節欲的,如果掌握了房中秘術,多與童貞女相交不但沒有關係,而且還能起到采陰補陽、延年益壽的作用。在道教的理論中,房中術是養生術的一種,隻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服用密製的丹藥,並且多與童貞的處女交配,就可以達到采陰補陽、延年益壽的效果。《辭海》中對房中術所下的定義是“古代方士所說房中節欲、養生保氣之術”。房中術的主要派別提倡“合氣”(男女性交)以修煉,而節欲隻是其次要派別、次要方麵;同時,房中術的後來發展與醫學相結合了。所以,房中術的確切定義是古代與醫學相結合的通過對性生活的調節以養生保氣、益壽延年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