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禦敵之道 (2)(2 / 2)

其實,一年以後,劉恒才發現,這和親又不頂用了。甚至他還總結出,匈奴是和是打,似乎都是有規律可循的。

當初,冒頓趁著冬天率三十萬騎兵進攻漢朝邊境,是他初上單於大位時,而最後一次和親,竟然沒隔幾日就飛天了。這個老上單於幾乎就是冒頓的克隆版,他率十四萬騎兵傾巢出動,也是上任單於大位不久。而他接受劉恒和親請求後,也就半年時間,竟然也一腳登天了。

按照此規律,接老上單於大位的人,又將會發動一起大規模的進攻。

預言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說中了。果然,公元前158年的冬天,匈奴再次席卷而來!

又是一個可怕的冬天!

此次進攻漢朝領土的單於名叫軍臣。老上單於死後,其子軍臣接位。而中行說發揚漢奸壞到底的精神,繼續為匈奴服務。於是,軍臣為了這次搶劫行動,足足準備了三年。終於,他按捺不住了。

據說,狼都有領地意識。特別是頭狼,當它身為首領之時,必須尋找突擊物發動攻擊。這樣做的好處是,發揚保存了狼鬥狠鬥勇之精神,以此奠定頭狼不可動搖的地位。一直到死亡,或者被下一個挑釁者擊敗。

匈奴人,似乎天生就具有狼的意識和精神。生態之惡劣,必然使他不惜一切代價殺出一條生存之路。寧可戰死,不可待斃。這或許是匈奴頭狼及他們戰士一個很好的詮釋。

軍臣單於此次大舉南下,騎兵數字大大縮水。如果單從這些數字,我們甚至可以看出,冒頓家族三代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想當初,冒頓三十萬騎兵困劉邦於白登城;前些年,老上單於十四萬騎兵於長安城八十公裏外徘徊進逼;現在,軍臣的騎兵,隻有六萬人!

但事實是,僅是這六萬人,又讓漢朝仿佛經受了地震似的恐懼。

軍臣單於六萬騎兵分兩路對漢朝進攻:一路殺入上郡,一路殺入雲中郡。兩路騎兵都是勢不可擋,如黃河之水泛濫成災。

姑且不論漢朝多少邊民被屠,多少牛羊被掠奪一空。更讓人害怕的是,當軍臣單於一路燒殺,於是漢朝的烽火從上郡傳到甘泉,又傳到長安。

匈奴此次進攻漢朝,距離上次老上單於進逼長安城,僅隔六年。然而此時,幾乎所有的長安人都發出六年前那個救命的呼喊:保衛長安!

於是,為了保證長安的安全,劉恒快速反應,做了以下部署:以河內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於長安西北的細柳原;祝茲侯徐屬駐軍於長安北的棘門;宗正劉禮駐軍於霸上。以上三軍部署的意圖是,沿渭水三麵保衛長安。

同時,為了對付軍臣兩支騎兵部隊,又進行以下部署:以中大夫令免為車騎將軍,駐軍於飛狐(今河北省淶源縣北),作為守趙邊防軍;以故楚相蘇意為將軍,駐軍於句注山(今山西省代縣和神池縣間),作為守劉恒故國封地邊防軍。

漢朝這兩支部隊的共同防禦目標是:擋住軍臣單於殺入雲中郡的那三萬騎兵南下會合。

另外,劉恒以將軍張武駐軍於北地(今甘肅省省寧縣)。從地圖上看,張武部隊才是保衛長安的第一道防線。此軍設置的意圖是,擋住從上郡殺來的三萬匈奴兵。

但是,當劉恒布置好這一切時,漢朝沒有機動部隊可用了。

漢朝處於全麵防禦狀態當中!

整個長安都在屏息呼吸。

他們都在等待!等待著一場生與死的暴風雪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