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故事
慕尼黑啤酒節又稱“十月節”,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在德國的慕尼黑舉行,持續兩周,是慕尼黑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動。起源1810年10月12目的十月節是慕尼黑的一個傳統的民間節日。因為在這個節日期間主要的飲料是啤酒,而且消耗量驚人,所以中國人喜歡把他們的這個節日簡稱為啤酒節。
慕尼黑啤酒節可以追溯到1810年。當年巴伐利亞王儲路德維希和特蕾瑟公主當年10月完婚,王儲的父親約瑟夫決定為他兒子的婚禮舉行為期兩天的慶祝活動。為了表示國王對其臣民的恩典,在這兩天的活動中,在慕尼黑有4個地方向全體平民免費供應飯菜和飲料。王國的騎兵衛隊還在慕尼黑西南的一個大草坪上舉行賽馬活動和射擊比賽,以示助興。人們聚集到慕尼黑城外的大草坪上,唱歌、跳舞、觀看賽馬和痛飲啤酒。由於那次慶典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人們建議1811年再搞一次全民性的活動。以後就每年舉辦一次。這就是十月節的起源。它與德國其他的民間節日相比曆史較短。
曆史上,除因戰爭和霍亂中斷外,慕尼黑啤酒節已整整舉辦了177屆了(截至2010年)。其間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停辦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停辦7年。自1946年以來節日規模越辦越大,從而真正成了一個盛大的民間節日。這個節日雖然叫十月節,但並不完全在十月舉行。它是從九月的最後一個星期開始到十月的第一個星期日結束,曆時16天。
啤酒節曆史上悲劇性的一幕發生在1980年9月26日。那天啤酒節場地的入口處發生了一次爆炸,導致13人喪命,200餘人受傷,其中68人傷勢嚴重。這次恐怖襲擊是德國曆史上最嚴重的襲擊事件。
每逢十月節開幕那天,要舉行盛大的開幕式和由各大啤酒廠組織的五彩繽紛的遊行。開幕式在一個臨時搭起的大帳篷裏由慕尼黑市市長主持。中午12時,在12響禮炮聲和音樂聲中,市長用一柄木槌把黃銅龍頭敲進一個大啤酒桶內,然後擰開龍頭,把啤酒放出來,盛在特製的大啤酒杯中。市長飲下這第一杯,著名的十月節便正式開始了。
為了招來本國顧客和接待來慕尼黑旅遊的外國的客人,慕尼黑的八大啤酒廠在節前就在特蕾澤大廣場上搭起巨大的啤酒大篷。每個帳篷裏放有長條木桌和板凳。大篷的一端還有一個臨時舞台,由民間樂隊演奏歡樂的民間樂曲。帳篷一般可容納三四千人。最大的有7000個座位。廣場上到處是賣吃的和各類紀念品的攤販及各種遊樂場所。大會組織者每年都要安排一些新鮮的節目或遊樂項目,例如聘請外國的藝術團體演出,還有耍蛇、馴獸等節目。另外,也舉辦許多有意義的展覽會,如現代電器展覽、優良小麥展覽等。總之,遊人不僅可以在這裏吃喝玩樂,而且也可以獲得不少新的知識。
近年,這一狂歡盛會每年吸引約600萬參與者,每屆啤酒節要消費約600萬升啤酒、50萬隻雞、100頭牛,同時為慕尼黑帶來8億多歐元的收入。
倫敦——昔日霧都
城市名片
國別:英國
位置:位於英格蘭東南部,泰晤士河下遊
地位:首都
年代:建於公元50年前後
名城掠影
從空中向泰晤士河兩岸望去,可以看到雄偉的塔橋以及對麵的聖保羅大教堂,並排的國會大廈。而在另一邊的則有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以及像精巧模型一樣的一排排房子。
倫敦的曆史已有2000多年。泰晤士河見證了倫敦成長,而它又給這條河流帶來了繁榮。公元43年,羅馬軍隊征服不列顛群島,把倫敦作為他們的主要兵站,在這裏修建了第一座橫跨泰晤士河的木橋,在橋頭修建了可供大型木船直接停泊和裝卸的碼頭。當時羅馬人把他們建立的這座軍事要塞,稱之為“倫甸涅姆”,倫敦這個名字就是由此衍化而來的。公元60年,倫敦成為不列顛群島的行政都會。公元200年時,羅馬人在倫甸涅姆周圍築了一個有城牆5000米多,麵積約2.5平方千米的倫敦城,當今已成為大銀行和交易所集中的地方——“金融城”。在羅馬人統治大不列顛的300多年裏,倫敦不但是一個重要的軍事要塞和行政中心,也是一座溝通歐洲大陸的繁華商埠。
倫敦曆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其中有聞名於世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它始建於1065年,後經幾次重建。1066年,歐洲大陸的諾曼第公爵威廉征服了不列顛而成為國王,並在這座大教堂裏加冕。從此以後,這座教堂一直是英國國王加冕及王室成員舉行婚喪大事的場所。這裏埋葬著20多位國王。17世紀資產階級革命以後,這座教堂還成為英國一些名人的葬身之地。如著名的科學家牛頓和達爾文、著名的小說家狄更斯就葬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