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世界名城美洲篇(2)(2 / 3)

哥倫布和水手們在茫茫大海之中度過了兩個多月。1492年10月11日,哥倫布看見海上漂來一根蘆葦,高興得跳了起來!——有蘆葦,就說明附近有陸地!

果然,11日夜裏10點多,哥倫布發現前麵有隱隱的火光。12日拂曉,水手們終於看到了一片黑壓壓的陸地,他們發出了歡呼聲!

他們整整在海上航行了兩個月零九天,終於到達了美洲巴哈馬群島的華特林島。哥倫布把這個島命名為“薩爾瓦多”,意思是“救世主”。

哥倫布雖然踏上了新大陸——美洲,可是,他卻認為這是亞洲。因為那時人們根本不知道在歐洲與亞洲之間,還存在著一個美洲。哥倫布在當地遊曆了一番。很遺憾,那裏並不像馬可·波羅在遊記裏吹噓的“黃金遍地,香料盈野”。

哥倫布把39個願意留在新大陸的人留在了那裏,又把10名俘來的印第安人押上船。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返回西班牙巴羅斯港。回來以後,哥倫布成了英雄,受到西班牙國王和王後的隆重接待。哥倫布高興地向人們報告:他到達了“印度群島”,到達了“日本”。

1506年5月20日,哥倫布在貧病中默默死去。一直到死,哥倫布都認為他遠航所到的是亞洲。

盡管哥倫布並不承認他發現的是美洲,但是後人仍尊重他的功績,把他譽為“發現美洲的人”。

布宜諾斯艾利斯——探戈舞發源地

城市名片

國別:阿根廷

位置:拉普拉塔河西岸

地位:南半球最大的城市,大西洋岸重要的港口

年代:始建於1532年

名城掠影

布宜諾斯艾利斯已有400多年的曆史。1532年9月,西班牙人門多薩率領一支1000多人的遠征隊,分乘12艘船隻從西班牙的桑盧卡爾港啟航,開始對阿根廷進行殖民征服。這支船隊在拉普拉塔河南岸登陸時,一個名叫桑喬·加西亞的人喊道:“這個地方的空氣多好嗬!”這句話於是成了這座城市名稱的由來。在西班牙語裏,布宜諾斯艾利斯即“好空氣”之意。1536年2月,這批殖民者在拉普拉塔河邊修建了一座要塞,取名“聖瑪麗亞德布宜諾斯艾利斯”。這座要塞後來被當地的克蘭廷印第安部落摧毀,直到1580年才得以重建,這就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雛形。1880年,布宜諾斯艾利斯被正式確定為阿根廷的首都。

布宜諾斯艾利斯素有“南美巴黎”的美稱。

高大雄偉的總統府——玫瑰宮,麵對著寬闊坦蕩的五月廣場。廣場中央乳白色的金字塔上,記載著1810年五月革命中為國捐軀的英雄們的不朽功績。廣場對麵,還有曆史悠久的市議會博物館以及按照巴黎風格建築起來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大教堂。教堂裏安放著民族英雄聖馬丁的遺體。離五月廣場不遠就是聖馬丁廣場,廣場上矗立著英雄的高大銅像,聖馬丁跨坐在前蹄騰空的駿馬上,左手勒著韁繩,右手直指前方,栩栩如生地再現了這位獨立戰爭的領導者叱吒風雲的英姿。

名城故事

提到阿根廷就自然會想到熱辣的探戈舞。

探戈發源於布宜諾斯艾利斯,被阿根廷人視為國粹。

19世紀末葉,年輕的阿根廷共和國經過連年戰亂,進入穩定的發展時期,大批歐洲移民湧入這片富庶的土地,很多人因一時無處投靠而暫時滯留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初來乍到者多在碼頭或工地做小工。每當夜幕降臨,他們相聚在貧民區的小酒店飲酒作樂,聊以舒解都市生活的寂寞與思念家鄉之苦,於是碼頭附近的妓院、酒吧成了他們縱情聲色、借酒澆愁的主要場所。移民來自世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他們帶來了不同的舞蹈和音樂,歌舞形式與當地土著文化在這種背景下相互融合。探戈就是在這塊富饒的土地上生長起來的一朵絢麗的花朵。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探戈代表了阿根廷的草根性,但它不僅是休閑的一種,也是文化的一種。開始時的探戈地位卑微,備受當時民眾的排斥,一稱其為中下階級之色情媒介舞蹈,一稱此舞蹈為男同誌間的舞蹈。 或許也因其隱藏在舞蹈中的熱情,化解了冷漠社會中民眾冰冷封閉的心。此舞蹈起初僅在港口破敗的倉庫甚至妓院裏表演,觀眾是出賣苦力的下等人,故為上層社會所不齒。探戈以意大利、西班牙風格為主,夾雜著一些黑人樂舞的韻調,集音樂、舞蹈、歌唱、詩歌於一體,成為一門風格獨特的綜合藝術。

然而,這種藝術形式的魅力無法抗拒。到20世紀初,探戈已普遍為大眾所接受,不但阿根廷接受了,全世界也擁抱了探戈;40年代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湧現出一大批詞曲作家、歌唱家和舞蹈家。

哈瓦那——中美洲海上門戶

城市名片

國別:古巴

位置:北哈瓦那灣阿爾門達雷斯河畔

地位:首都,全國經濟、文化中心,西印度群島中最大的城

市和著名良港

年代:始建於15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