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世界名城美洲篇(4)(2 / 2)

名城故事

裏約熱內盧最著名的建築是基督像,它是一座位於裏約熱內盧科科瓦多山上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是該市的標誌,也是世界最聞名的紀念雕塑之一,2007年入選世界新七大奇跡。

基督像落成於1931年,站立在裏約熱內盧國家森林公園中高710米的科科瓦多山頂,俯瞰著整個裏約熱內盧市。基督像身高30米,站立在8米的基座上,基座同時也是一座能夠容納150人的天主教堂。基督像總重1145噸,張開的雙臂橫向總長28米。耶穌像麵向著碧波蕩漾的大西洋,張開著的雙臂從遠處望去,就像一個巨大的十字架,顯得莊重、威嚴。耶穌基督的身影與群山融為一體,一些雲團不時飄浮在山峰之間,使耶穌像若隱若現,使他顯得更加神秘聖潔。巨大的耶穌塑像建在這座高山的頂端,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從市內的大部分地區都能看到,成為巴西名城裏約熱內盧最著名的標誌。他張開雙臂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是巴西人民熱情接納和寬闊胸懷的象征。

在科科瓦多山上建造一座雕像的想法始於1850年代中期,那時一個天主教神父佩德羅·瑪麗亞·博斯請求巴西帝國的伊莎貝爾公主籌措資金建造一座大型的宗教紀念物。伊莎貝爾公主對這個主意不是很在意,而當巴西在1889年成為共和國後,這個設想完全被政府否定,因為當時的法律強製規定必須政教分離。

第二次“在山上建立一個地標”的提議是裏約熱內盧大主教在1921年提出的。大主教組織了一個叫做“紀念像周”的活動來吸引捐款,捐款者主要是巴西的天主教徒。基督雕像的設計要求包括:須代表基督教的十字架,有一座手持地球的耶穌基督像和一個象征世界的基座。最後選擇了“救世基督展開雙臂”為設計外型。

這座紀念雕像由法國紀念碑雕刻家保羅·蘭多斯基設計,當地的工程師海托·達·席爾瓦·科斯卡監督建設。一組工程師和技師團研究了蘭多斯基的設計方案,並決定以鋼筋混凝土代替鋼材,以便更適合十字架形狀的雕像。科斯卡和蘭多斯基決定以滑石作為雕像的外層材料,因為它有柔韌性高的特點,而且能夠抵抗惡劣的天氣。填充物,是一種砂、糖和鯨魚油的混合物,並用電的原理破壞了其中的化合物鹽的結構。整體組裝采用了水泥材質。在法國製造各大部件,到巴西組裝,和自由女神像差不多,巨像裏麵裝有電梯。

裏約熱內盧還特意建造了科科瓦多山的上山鐵路,以便將打造雕像所需的大塊石料運到山頂。

1931年10月12日在科科瓦多山上舉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禮,巴西總統瓦加斯為塑像剪彩。

利馬——南美明珠之城

城市名片

國別:秘魯

位置:瀕臨太平洋,地處裏馬克河畔

地位: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享有“南美洲最富

庶、最優美的城市”稱號

年代:建城於1535年

名城掠影

利馬是1535年西班殖民者皮薩羅所建,秘魯獨立前,一直是西班牙在南美洲的統治中心。利馬始稱“王城”,後以裏馬克河的名字重新命名,逐漸演變為利馬。

1819年12月,新格蘭納達、委內瑞拉、厄瓜多爾共同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玻利瓦爾被選為總統和最高統帥。不久,為解放秘魯,他率軍與西班牙軍隊進行了浴血奮戰。秘魯當時是西班牙勢力最為頑固的地區,所以玻利瓦爾經過艱苦的戰鬥,以巨大的代價才取得了勝利。1821年,秘魯宣布獨立,建立了共和國。

如今,秘魯仍是一個以農業和礦業為主的國家,經濟處南美洲中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