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貝克神廟以巨石壘成,周圍是用巨石築成的高聳的城牆,巨石長19~20米,寬4.5米,厚3.6米。廟內有6邊形的前院和寬闊的祭祀大庭,庭內有2個祭壇,大的祭壇高達18米,供奉牛羊祭品之用。祭壇旁有2個水池,供祭祀者洗手。大庭由128根玫瑰色的花崗石圓柱圍成華美的石廊,這些花崗石是從埃及阿斯旺運來的。所有的石柱和石梁都鐫刻了各種箭頭和雞蛋組成的圖案,其中雞蛋表示人的生命出世,箭頭代表人的生命終結。
從大庭有石階通往朱庇特廟。朱庇特神廟是巴勒貝克古羅馬建築群裏曆史最久、規模最大、氣勢最雄偉的一座,可惜為地震所毀。朱庇特神廟也是一座六邊形的建築,原有54根圓石柱,每根由3塊圓石柱鑲接而立,共22米高,直徑2米多。柱頂和石柱之間用石榫相接,橫梁上雕有許多獅子頭,表示雄壯,現在隻剩下6根,遠遠望去,就象6尊天神守衛在天際,庭院中間的祭台約5米高,是朱庇特神廟內保存最完好的建築。
巴卡斯神廟位於朱庇特神廟左邊,巴卡斯是主宰五穀豐收的酒神,因此廟內除了供奉酒神像外,還有一個酒窖,四周牆上飾有葡萄和酒壺組成的圖案。神殿大門兩側10多米高的石柱上,刻滿了各種穀物和蔬菜、水果,形象逼真。神殿四壁和石柱上刻有各種精細工整的花紋圖案,神殿外沿是用直徑2米、高15米的圓形石柱鑲接而成的長廊,拱頂是巨石浮雕,刻有28個神像。掉落在神殿長廊裏的一塊浮雕,是一個巨蛇纏身的女神,漂蕩在河水波浪裏。這是埃及女神克莉奧巴特拉,巨蛇纏身說明她是被毒蛇咬死,河水波浪標誌著尼羅河。4次大地震把這座宏偉雄渾的神廟群毀為廢墟。維納斯是2世紀中葉安托尼烏斯·庇護皇帝的敘利亞皇後阿泰佳提斯,是愛和美的女神。維納斯神廟現雖已是一片廢墟,但仍能辨出它昔日小巧的庭院、亭亭玉立的石柱以及那幽靜的曲徑,給人以美的聯想和感受。
現在,黎巴嫩每年都在此處舉辦“巴勒貝克國際節”。
麥加——宗教之都“安全城”
城市名片
國別:沙特阿拉伯
位置:阿拉伯半島西部,紅海岸邊吉達港
地位:首都,伊斯蘭教的搖籃
年代:建於6世紀
名城掠影
麥加是一座古老的城市。這座古城長約7千米、寬約5千米,坐落在一個既深又窄、不長莊稼的峽穀裏,這裏群山環抱,層巒起伏,人們隻有抵達麥加城的入口才能看到城內的建築。環城四周的群山高達幾百英尺,似一堵高聳偉岸綿亙伸展的綠色護城牆,把整個峽穀團團圍住。
在阿拉伯語裏,麥加的意思為“吮吸”,形容地說明水在這裏之可貴和人們飲水之難。麥加城所以重要也在於它有水源,著名的“戴姆戴姆”泉就發源於這裏。同時,麥加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地,也是伊斯蘭教教徒朝覲的中心。
穆斯林們認為朝覲就是回到人的本原(按照他們的說法,人來自真主,應歸於真主),到麥加朝覲,是伊斯蘭教信徒五項宗教義務的最後一條。因此,虔誠的穆斯林渴望一生至少有一次去朝拜伊斯蘭的發祥地和穆罕默德的故鄉。凡是到麥加朝覲過的人,都可得到“哈吉”(朝覲者,曾譯“漢誌”)的稱號。
近年來,在朝覲期間,麥加有來自世界70個國家的朝覲者。朝覲者有官有民,有富有貧,語言不同,膚色各異。朝覲期間的麥加,仿佛變成萬花筒般的世界。朝覲者有的徒步而行,跋山涉水;有的騎著駱駝、驢;有的則是飄洋過海。他們中的貧者往往把畢生積蓄用作朝覲的路費。
麥加雖然不是有著奇花異卉、景色迷人的仙境和天堂,但它有著鱗次櫛比具有阿拉伯半島中古時代的特征的建築物。這裏的建築同時,還有不同時代宏偉壯麗的古宮,其中有土耳其式的,有印度式的,也有埃及式的。在所有這些建築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世界有名的伊斯蘭教聖寺。
伊斯蘭教的聖寺是麥加城重要而著名的聖地。它坐落在麥加城中央,高達24米,有25道門,門上鑲嵌著各種裝飾品。此外,還有6道小門和7座尖塔。寺前是廣場,在廣場周圍,有旅館等高大建築林立。朝覲者在廣場上每天進行5次祈禱。
聖寺廣場的中央就是巍峨的聖殿克爾白。它的原意是“方形房屋”,因為其形似立方體而得名。克爾白自上而下蒙罩著一塊印有花草的黑色絲綢帷幕,在帷幕中間繞著一條45米長、95厘米寬的腰帶。腰帶和門簾上,用鍍金的銀線繡著古蘭經文。克爾白外罩的帷幕,在每年舉行朝覲活動時更換一次。這個傳統,自伊斯蘭教創始以來一直綿延了1300多年。延至現代,埃及在每年朝覲季節裏,都照樣派駝轎給克爾白送帷幕。克爾白內部每年都隆重地洗刷兩次:一次在回曆7月,一次在回曆12月,由克爾白司事主持儀式。洗刷時,沙特國王也親臨參加。洗刷過的水由參加盛典的各國朝覲者名流收集起來,盛在一些容器裏,和笤帚一起贈給知名官員。
在克爾白外麵的東南角,安放著一塊黑色石塊(又譯作“玄石”),相傳是先知易卜拉欣遺留下來的。這是一塊隕石,有1.5米高、30厘米長,鑲在銀框裏。繞玄石而行,也是朝覲活動必有的項目。一批批穿著無縫披衣的朝覲者,彙集成一股人流,按逆時針方向繞克爾白和玄石步行7圈。每當經過玄石,必須吻它一下,仿佛它可通天意,不能接近者,就得舉雙手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