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青棺(1 / 2)

爺爺給我取名叫十三,因為我是他第十三個孫子。

通常為這樣介紹自己的名字時,別人總會驚歎的說,你家真是人丁興旺!而我隻能不置可否的苦笑一聲,然後把它當作耳旁風。

實際上,我是咱們老禦家的獨苗,第十三個獨苗!

至於為什麼是第十三個獨苗,要從我太爺爺說起。

太爺爺叫禦祥林,原本是清末的一個窮苦秀才,手無縛雞之力,整天還咬文嚼字,鄉親們都不是很待見他。

清末動蕩,今天你維新,明天他共和,打來打去的也不知道為什麼,結果苦了老百姓。禦祥林雙親走的早,隻有一個醜媳婦,醜媳婦見家裏都揭不開鍋了,就勸他去給人代筆寫字。

他倒好,說自己是文曲之命,他日必登金科,給人代筆豈不輕賤了自己,說什麼也不去。

醜媳婦一氣之下就跑了。

結果金榜題名沒等到,清政府先沒了。這下禦祥林才算清醒過來,知道那個八股取仕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

然而他手不能提,肩不能抗,也沒人願意收留他,隻能沿街乞討。可那個年代裏,地主家都沒餘糧,哪有人施舍他。不出三個月,他已經餓的皮包骨頭,奄奄一息,回到茅屋等死。

村裏姑娘小花見他可憐,偷偷塞了個地瓜給他。

他把地瓜啃了一半,有個路過的乞丐看見,非要拿本破書跟他換半個地瓜。他當然不換,書又不能吃!

可那人卻不肯走,盯著他看,恐怕也是餓急了。

最後禦祥林心一軟,把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地瓜給了那人,那人扔下書,接了地瓜就跑,生怕他反悔。

禦祥林落魄至此,正是因為隻懂得讀書,現在他恨透了聖賢之書,本想把書撕了,可看見書名就猶豫了一下。

這本書叫《尋龍十二真言》,好像是一本玄書,心下好奇,他就打開來看看。

不知不覺,他竟然看得癡迷了,最後不知發了什麼瘋,偷了村裏的鐵鏟,哀求小花給他找來三個地瓜,然後他就離開了村子。

因為這事,小花還挨了她爹一頓打。

三個月後,村裏來了個陌生人男人,趕著一車糧食進了村,奔著小花家就去了。村民正在奇怪,沒聽說小花說了婆家呀,再說這災年裏,誰家還拿得出一車糧食做彩禮?

可小花一眼就認出這人是禦祥林。

原來禦祥林照著書上記載找到一處古墓,在古墓裏摸了不少好東西,出來換成錢,又到省城換了糧食,回來報恩了。

後來禦祥林順理成章的娶了小花,也就是我太奶奶,日子過得倒也滋潤。可錢總有用完的時候,每到錢用完了,禦祥林就出去兩三個月,每次總能滿載而歸。

同村人見了難免眼紅,一些膽大的就讓禦祥林帶著去盜墓。當時已經到了軍閥混戰的時期,哪有人管你違不違法,他們隻顧著搶地盤呢。

唯一的問題就是自己,太封建迷信的肯定做不了盜墓賊,自己就把自己給嚇死了。太科學的,膽太大的,太貪的,牽掛太多的也不行,因為盜墓的確非常危險,裏麵有很多科學解釋不了的東西。

不過禦祥林帶出去的人,隻要聽話都能活著回來,多多少少也會帶些東西回來。

久而久之,禦祥林的名聲也出去了,有好事的文人給他取名禦校尉,取自傳說中三國時的官盜,摸金校尉。

又過了幾年,禦祥林自己就不盜墓了,隻是指點一下別人。能從古墓裏回來的,總會送些東西過來表示感謝。雖然不多,但夠用的。

後來軍閥混戰愈演愈烈,軍費緊張,搜刮民膏又太慢,大軍閥們就打起了古墓的主意。當時一個軍閥得知了禦祥林的名聲,就派人把他請了去,幫其盜墓取財充當軍餉。

憑借《尋龍十二真言》禦祥林在大軍閥那裏也混得風生水起,好像還給了個官做。可大軍閥太貪心,每到一處古墓都要洗劫一空,這讓禦祥林很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