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後期,權臣司馬懿掌握了魏國的軍政大權。
司馬懿死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執政,並於公元263年滅掉蜀漢。
公元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代魏自立,國號晉,是為西晉,隨後在280年攻滅東吳,完成統一。
但司馬炎死後不久即爆發著名的八王之亂,北方少數民族乘機興起,公元316年匈奴人劉曜攻占長安,西晉滅亡。北方地區從此成為以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五胡為代表的各遊牧民族的逐鹿之地,史稱五胡亂華或五胡十六國。
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馬睿在建康(今江蘇南京)重建晉廷,史稱東晉,占有中國南方地區。公元420年,東晉大將劉裕廢晉恭帝自立,建國宋,史稱南朝宋。
公元439年,鮮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統一了中國北方。
中國從此進入了南北對峙的南北朝時期。
此後南朝又經曆了公元479年蕭道成建齊代宋、公元502年蕭衍建梁代齊兩次改朝換代。
而在北方,五世紀後期,北魏在孝文帝的帶領下大舉進行漢化改革,都城也由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遷到了中原的洛陽。
時間進入公元六世紀初。
此時南方為梁朝,梁武帝蕭衍在位。
北方為北魏,孝文帝之子宣武帝元恪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