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殺仁果李淵得民意,覺不爽李密再謀反 (3)(1 / 3)

李淵沒有如願,因為在獨孤懷恩的領導下,這三位同誌打了很久,連堯君素的一根毛都沒碰到,更別提幾天之內拿下河東了。我認為,堯君素之所以能如此頑強,原因之一就在於他連楊廣死了都不知道。更加幽默的是,對於天下大勢,堯君素竟然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大隋主力尚在,天下猶未可知。

可見,在堯君素心目中,楊廣身旁的十二衛大將軍會領著千軍萬馬殺回長安,將李淵殺得片甲不留。為了表達自己激情澎湃的信念,還有早已諳熟於心的全國剿賊計劃,堯君素想出了一個非常行之有效的辦法。

【人人狀態】

河東小妹:我就像一把傘,等待雨,是我一生的宿命。

堯君素:各部門注意,堅持不懈是我軍的優良傳統。

河東小哥:我現在很餓……

【聰明的辦法】

話說孔明同誌被困陽平之時,與外界不相連通,便想出一記奇招。在沒有飛信的時代裏,孔明同誌可謂是大大地智慧了一把。他將火燭置於薄紙燈籠之內,製成流傳至今依然很浪漫的燈,就叫孔明燈。

孔明燈是用來向城外傳遞信號的,等蠟燭滅了,自然會降落在城外,紛紛揚揚滿載信息的飛燈,將一盤死棋下成了一記絕殺。堯君素汲取古代先賢的智慧,也發明了一種傳信方法——木鵝。

堯君素將自己對天下大勢的看法寫在了紙條上,然後放在木鵝身上,讓它們順流而下,漂向了河東城外。史料上並沒有記載堯君素究竟寫了幾份,不過我估計應該很多。因為按照概率來算的話,當木鵝安安穩穩漂流出河東城,再恰好碰到正在河岸巡邏的士兵,而且這士兵還必須是皇泰主的人,他把木鵝從河裏撈起來,提交給自己的長官,長官設法將此信遞送上去,交到皇泰主手中。這樣的事情畢竟是個小概率事件,但堯君素成功了。信件走到了東都的皇泰主那裏,皇泰主看過之後,也隻能唏噓一陣子,給堯君素拜了個金紫光祿大夫的虛銜,再沒了下文。除了河東城內的人,其他人都知道楊侗的處境並不比堯君素好多少。

沒收到回信,堯君素似乎更來勁了,他連連挫敗李淵手下三位猛將。恰在此時,一件很奇妙的事情發生了。東都皇泰主手下兩名重量級大臣寵玉、皇甫無逸覺得洛陽危險,投奔了李淵。李淵大喜,派這兩位仁兄前去河東勸降。如無意外,堯君素見到他倆,一定會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局勢。

二位顛顛兒來到了河東城外,與三位大將打過招呼,徑直來喊。

他們見到了堯君素。

二位喊道:“老堯,你看看我們,我們也是洛陽來的呀,隋朝已經完了,你就降了吧!”

堯君素站在城牆上,眯著眼看皇甫無逸,對他產生了嚴重的鄙視心理。皇甫無逸,翻譯成現代文就是複姓皇甫,名曰不逃,可現實情況是,皇甫無逸一馬當先,變成了皇甫跑跑。堯君素很明白皇甫無逸和寵玉二人是東都的逃兵,也知道了,其實外麵的局勢並不是他想象的那樣。就連東都的人都投奔了李淵,可見叛賊的實力已經非常強勁了。

喊了老半天,堯君素就是不為所動。最後,這兩位仁兄想起來一件好東西——李淵賜給堯君素的免死金券!於是,皇甫無逸將免死金券拿在手中,揮舞著對堯君素喊道:“老堯,看清楚了沒,快看這是什麼!”堯君素一看,便知道那是免死金券。於是放聲喊道:“看清楚了,拿回家擦嘴用吧!”在老堯心目中,那東西連塊尿布都不如,整個顏色還屎黃屎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