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奔東都而去的歐陽詢沒有想到,就在他回歸大隋不久,皇泰主也在人間消失了。讓皇泰主消失的人,正是王世充。眾所周知,沒有兵權,就沒有政權,沒有政權,皇帝就什麼都不是。巴望帝位的王世充正與惴惴不安的皇泰主玩一場暗藏殺機的遊戲,贏家自然會是王世充。
王世充熟讀史書,留著一頭的自然卷發,眼珠發黃,聲音有如塞了羊毛一樣讓人不舒服(豺聲卷發)。王世充同誌不是中原人,是西域人,我猜想可能是中東人,最有可能是哈薩克斯坦人。
他的老爸名叫Zitaru(支頹耨,音譯),具體出生地點不詳。中文姓氏為月支,或者說是支。王世充很小的時候,他的親生父親就死了。他跟隨母親到了新豐一家王姓人家,所以就改姓王了。少年的王世充酷愛讀書,精通兵法,後跟隨楊素北伐,被封為幽州長史。
這是他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經過一番奮鬥,青年王世充變成了中年王世充,並成立了一個美滿的家庭。到現在,留守東都的將領中,他是老大。東都的防守任務基本上都是王世充一人說了算,為此,楊侗特封他為吏部尚書。王將軍成了王尚書、王丞相,基本上也就確定了自己在東都的地位。
王尚書頗愛算命,不但會推步(四柱推命術)、龜策(占卜術)等奇術,還會算計別人性命。他算命學的最好的時候是楊廣三下江都之時,那個時候,他是楊廣的貼身侍衛。王世充阿諛奉承而又拿得準時機,看得準風向,楊廣很喜歡。此時,當上尚書的他更是發揚自己巧舌善辯的風格,將所有人都玩弄在了股長之中。
人品奇差,狡猾多詐,說話不算數還讓人挑不出錯來,這幾樣是最讓人討厭的,王世充都很符合。但是,我一直認為,品德極差的人也可以是個好領導,比方說劉三爺劉邦同誌。王世充就常常這樣勉勵自己,為了把東都做大做好,他下詔求賢,其迫切程度一如周公。納賢令一推出,即刻引起了廣大人民參與政治的熱情。
一求文學才識堪濟時務者,一求武勇智略能摧鋒陷敵者,一求身有冤滯擁抑不申者。
求賢令一下,立刻引起了轟動性的效應。按照今天的說法就是:此貼一發,立刻被各大論壇轉載,網民反映強烈,民眾參與度空前提高。光是第一天,上書自薦和言事的奏章就多達幾百份。
王世充將奏章一一閱覽批注,並將作者引來談話。能見到親切和藹的最高行政長官,自薦者十分興奮,以為遇見了明主,於是暢談古今,與王長官談論起了一五計劃。這段時間,王世充是典型的勞模,每天都忙得要死。在開能人大會的時候,王世充指出:
“在國際形勢十分嚴峻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加強警惕,落實工作,統籌兼顧,平穩發展。實現國家政體的平穩過渡,把東都事業做大做強,讓人民勞有所得,有房住,有飯吃。各級政府也要加大執法力度,堅決不能與人民為敵。相信在各部門的通力配合下,東都一定會實現大隋王朝的偉大複興。任何國家和個人妄圖成立反隋勢力,都是徒勞的,也是不得人心的。”
講話得到了與會人士的一致讚同,給了無數懷才不遇而又行將老朽的才子以無限的希望。該出山的出山,該獻策的獻策,儼然一番熱鬧景象。很多人都覺得王世充也就做做樣子,但我認為他並非裝模作樣,他的求賢若渴是發自內心的。“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二句,乃是王世充為之不懈奮鬥的目標。
王世充很辛苦。
可辛苦歸辛苦,沒有成果,前麵的辛苦都會變成辛酸,別人的好話就會變成屁話。有的同誌就問了:那麼多(一千多條)建議、規劃、自薦、請求,王尚書落實了多少?
答:幾乎為零。如果實在不明白其中道理,我們可以打個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