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糖。”小寶突然說了一句。
“哈哈,好,咱們也尋兩棵金桂樹種著。”強子笑道。“到時候,咱們小寶就有桂花糖可以吃了。”
建成的房子是那種傳統的四合院,一進的院子,倒坐房正房東西廂房,都很齊全。有一個氣派的大門,門口有兩級台階, 一進院子是倒坐房,一排四間屋子,一邊兩間,正中間的地方是大門。
進院是極大的長方形院子,一進二門右側是一口水井,因為在半山上打井井打的深,往下一看黑黝黝的,他們家裏運氣還特別好,這口竟然是一口甜水井,師傅打井以後還在裏麵鋪了一層的沙石,水清冽甘甜還異常純淨。井口也是用青石砌成的,青石算是他們這裏的特產,石紋漂亮,根本不需要任何修飾就很好。
房子地基很深,房子蓋得也高大,正房一排五間高大的房子,很有氣勢,屋子裏看著都是很寬敞的。兩邊是廂房,正中是堂屋,用於接待客人,四間房子,靠南窗底是坐炕,炕罩也是安好了的,什麼都沒放空蕩蕩的。按照巧娘的規劃,自家一間,三個小孩一人一間。梅子朝屋裏一看,地上確實鋪了她所說的木板,不同於現代那種一寸來寬的小木板,十分氣勢的都是將近一尺寬的大木板,負責做木匠的孫師傅說了,這地板他刷了幾層的桐油,防蟲防蛀防黴防水,可以放心的用。梅子看著地上那些本色的木地板,很有一股想要脫掉鞋子在上麵走走的欲望,又不住的按捺自己的喜悅。
兩邊廂房稍矮,東西廂房各蓋四間,大小和正房一樣,西邊用來作為書房跟客房,西邊第一間是客房沒有鋪大炕,桌椅用具暫時還沒有,顯得屋子空蕩蕩的。巧娘因為一直在圍著吃食打轉,而且這做工都是成年男子,所以她這是第一次見到屋子裏的場景,她站在門口說道:“這建的這麼好,跟做夢一樣。”
宋明理伸著脖子看到房內的地板說道:“這個可真是好地方,我太喜歡了,秀慶我不管,我要過來跟你睡。”
秀慶拍拍宋明理的肩膀說道:“你來就是了,我還怕你來不成。”
東邊是灶房,東邊第一間是特意留出的洗澡之處,屋裏有暖牆連同著隔壁灶間裏的大灶,冬日時既燒了水洗澡,又暖了屋子。剩下三間,一間是餐廳,一間是灶房,還有一間是淨房。
院子有一圈回廊,鏈接正房廂房,回廊和院子間又一圈水漏,整座院子都有這樣的下水裝置,上麵青石板有一條條縫隙,用來漏水用,這樣下雨後可以讓雨水快速流淌出去,廚房用水生活用水也可以從這裏流出去,出口在院壩下方靠東的地方,那邊修葺了一個大大的廢水坑,用來漚肥之用。這些水可以用來澆灌田地。
此時整個院子,屋子裏麵還是空蕩蕩的,木做隔斷都弄好了,這個年代蓋房使用糯米或者大黃米加石灰,他們這裏使用的是糯米漿和石灰漿混合作為粘合劑,這東西千百年都不腐的,在屋子裏也刷上一層石灰的,色澤白亮。
東邊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就是地窖,這裏人儲存冬糧也是挖地窖儲存,但是規模都不大,經過那次災年之後,強子總是有一種儲存很多食物的執念,心裏有一種危機感,總想多存些食物。地窖出口在廚房,地上麵是個石板,打開一個暗扣,輕輕一推就露出裏麵的台階,裏麵一切都是石頭建造的,很深,很大,梅子總有一種地下二層的感覺。
進入地窖以後,梅子才感覺麵積真的很大,差不多能有一百五十平米,是那種拱頂式的地窖,是用石塊一塊塊拱起來的,石塊相接細密,沒有任何的縫隙,也不需要立柱,承受力強。地窖被分成四間屋子,其中兩間大的儲存糧食,剩下兩間二十平左右的,一間做酒窖,另外一間,可以在冬天儲存蔬菜,幹貨,臘味等等。地窖上麵做了防水加上本身石拱頂就很嚴密,就算大暴雨也不會有水滲下來,更何況上麵排水係統很好,不會有那樣的情況,另外地窖有幾個通風口,空氣流通正常,每間屋子都單獨通風。整個地窖梅子覺得真的是太巧妙了,這個地窖自然也得到了全家人的好評。
房子看了一圈,屋子空空蕩蕩的,沒有家具,主要是木匠師傅先要打製門窗,這些個家具要需要費些功夫,外麵沒有植物,還需要他們置備。(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