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前身為“馬克思共產主義大學”,1933年3月在江西瑞金成立,長征開始後停辦。1935年冬在陝北瓦窯堡恢複,並改名為中央黨校,1936年9月遷往保安任家坪村,1937年1月,中央黨校隨中央機關到達延安,駐延安城東5公裏處的橋兒溝。1939年初,中央黨校又遷至延安城北小溝坪。1940年,中央黨校開始興建禮堂,1942年2月1日,中央黨校第一期學員舉行開學典禮,毛澤東作了《整頓黨的作風》的報告,由此開始了全黨的整風運動。1942年6月12日,新建的中央黨校大禮堂落成,麵積約1300平方米,能容納2000餘人。毛澤東題寫了“實事求是”4個大字,鑲嵌在禮堂正門上方。1943年8月8日,毛澤東出席了在此舉行的中央黨校的第二期學員開學典禮,並發表了題為《黨校的學習目的和方法》演講。1944年4月12日,毛澤東在這裏向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作了《學習和時局》報告。1945年3月18日,毛澤東在這裏向延安幹部會議作《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報告。1946年底,中央黨校機關遷往華北。
中央黨校在橋兒溝的舊址即魯藝舊址。在小溝坪黨校舊址現保存有校部接石口窯洞11孔、中央黨校大禮堂遺址和部分土窯洞。1953年,延安師範在基建時挖掘出了原禮堂上的“實事求是”石刻,現珍藏於延安革命紀念館。
民主政權整風典範——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
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位於延安城南花石崖砭。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公布該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37年5月15日,中共陝甘寧特區委員會(後改為陝甘寧邊區黨委)正式成立,郭洪濤任書記。1939年初,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央西北工作委員會,張聞天任書記。西北工作委員會主管除陝甘寧邊區以外的所有西北地區(包括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和內蒙古等地)黨的工作。1940年9月,陝甘寧邊區黨委改為中共陝甘寧邊區中央局。1941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決定將西北工作委員會和陝甘寧邊區中央局合並,組成中共中央西北局,以加強黨對西北地區(包括陝甘寧邊區)各方麵工作的領導。書記先後由高崗、彭德懷、習仲勳擔任。1942年9月,西北局由延安城北張崖村遷到現址。1947年3月,中共中央西北局機關撤離延安,轉戰陝北。1948年4月21日,延安收複。5月中旬,西北局機關遷回延安,駐王家坪。1949年6月14日,西北局遷入西安。
1942年10月19日至1943年1月14日,西北局高級幹部會議在西北局禮堂召開。毛澤東在會上作了《斯大林論黨的布爾什維克化的十二條》講演和《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報告。朱德、劉少奇、陳雲等也在會議期間作了重要講話。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它全麵總結了陝甘寧邊區黨的曆史經驗和教訓,糾正了當時黨內的思想偏向,統一了黨的領導,增強了黨的團結,明確了今後的任務,對邊區的各項工作進行了係統的檢查,從而大大推動了陝甘寧邊區的整風運動和各項工作的開展,對當時全黨的整風運動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中共中央西北局為貫徹執行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將陝甘寧邊區建設成為模範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舊址現存石窯洞及土窯洞20餘孔,磚木結構瓦房4座。
全麵抗戰的號角從這裏吹響——洛川會議紀念館
洛川會議紀念館,位於陝西省延安市洛川縣城以北210國道10公裏處的永鄉鄉馮家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重點景區。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國共產黨在馮家村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洛川會議”。毛澤東、張聞天、朱德、周恩來等22人參加了會議。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作了軍事問題和國共兩黨關係問題的報告。會議通過了《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會議正確地分析了全國抗戰開始以後的形勢,製定了全麵抗日的路線,闡明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獨立自主原則問題。會議決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軍事洛川會議紀念館大門委員會,毛澤東擔任書記,朱德、周恩來任副書記。洛川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全麵爆發的曆史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為爭取抗戰勝利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礎,指明了正確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