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眉戰役紀念館即扶眉戰役烈士陵園位於陝西省眉縣常興鎮,是為紀念在全國解放戰爭中西北戰場最大的一次戰役扶眉戰役而壯烈犧牲的解放軍指戰員修建的,陵園占地47畝。
扶眉戰役烈士陵園是國務院命名的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是首批國家級國防教育示範基地,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示範基地,是國家旅遊局命名的AA級旅遊景區。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蔣介石急令胡宗南糾合青海、寧夏馬步芳、馬鴻奎部妄圖反撲西安,阻我西進。我第一野戰軍第一、二、十八、十九兵團,在彭德懷司令員兼政委的指揮下,於7月10日在以扶風、眉縣為中心,東起鹹陽、西至寶雞、北涉西蘭公路、南臨秦嶺北麓的廣大地區,向胡宗南主力發起總攻,殲敵44000餘人,解放了眉縣、扶風、岐山等九座縣城,7月14日寶雞解放。在這次戰役中,我軍指戰員3000餘人壯烈犧牲。扶眉戰役的勝利為人民解放軍進軍大西南打開了北大門。
1953年,扶風、眉縣、岐山三縣人民政府聯合修建了扶眉戰役烈士陵園,安葬了623名烈士的忠骨。1972年修建了戰役紀念館和烈士紀念碑,紀念碑高19.49米,寓意扶眉戰役1949年勝利告捷。2001年修建了牌樓、停車場、烈士名錄碑、改建了烈士墓區;2002年修建了紀念園、紀念亭、戰役群雕、烈士雕像、彭總雕像、將軍雕像,重新擴建了扶眉戰役紀念館;2007年蘭州軍區向烈士陵園贈送大炮四門,成都空軍司令部贈飛機一架。2009年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改擴建後的陵園主要由引導區、花崗岩群雕、紀念園、紀念碑廣場、戰役紀念館、多功能電教廳、廉政教育展廳及服務管理區組成。
1982年10月,扶眉戰役的總指揮彭德懷元帥的夫人浦安修同誌來祭奠革命烈士;2004年7月,原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傅全有上將前來悼念老戰友;原2兵團4軍10師師長、後任蘭空司令員的劉懋功和原空11軍副軍長陳汝義曾多次來陵園憑吊。
陵園在西寶高速、西寶南線和隴海鐵路旁設立宣傳牌,籌辦了烈士陵園網站,通過網絡宣傳舉辦的“清明節悼念”、“五一革命傳統教育”、“七一重溫人黨誓詞”、“八一擁軍”等活動;先後請中央電視台、寶雞電視台和縣電視台聯合製作了“永遠的豐碑——扶眉戰役”;“感動在三月”;“五十年的心願”等專題節目,並邀請中央台軍事頻道等媒體參與宣傳。陵園年接待量超過10萬人次。
戰場上的英雄建設中的功臣——寶天鐵路英烈紀念館
寶天鐵路英烈紀念館位於陝西寶雞市區炎帝園內,是寶雞市區唯一的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被命名為國防教育基地。
西北鐵路寶雞至天水段穿越秦嶺153公裏,山勢起伏陡峭,其間有126個隧道。解放前,國民黨政府耗資巨大,六年尚未完T。1950年春,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九兵團結束了解放西北的戰爭之後,奉命從事寶天鐵路的修建工程,5萬多名解放軍指戰員,僅用八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修建任務,有56名指戰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1952年,正在朝鮮戰場作戰的彭德懷同誌題詞,曾是寶天鐵路建設主力的第六十四軍從朝鮮戰場派員回國,同寶雞市人民政府聯合修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九兵團、陝西軍區修築西北鐵路寶天段紀念碑。
紀念館建於1980年,占地麵積4000多平方米,建築麵積1379平方米,展覽陳列麵積640平方米。1989年習仲勳同誌視察並親筆題寫了館名。館內現有文物:
修建寶天鐵路紀念碑及碑座上鑲嵌的彭德懷、習仲勳、王世泰親筆題同石刻,有肖克等16位領導人的題詞;有修建寶天鐵路的文史、照片等資料。2002年對紀念館重新布展。2003年又增添了《解放大西北》、《百名英烈展》等宣傳展板,教內容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和豐富。
紀念館組織開展了一係列革命傳統教育活動,特別是針對廣大青少年,在做好講解、播放專題片的同時,邀請曾參加過修建寶天鐵路的老軍人來館宣講,通過一個個真實的事例,介紹當年自己參加解放戰爭、修建寶天鐵路的經曆和感受,使教育活動更加生動感人。
秦漢文物寶庫——鹹陽博物館
鹹陽博物館位於陝西鹹陽市古文化一條街——中山街中段,是全國著名博物館之一,1962年正式開放。現館址係1371年(明洪武四年)所建的文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明示範旅遊景區、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AAA級旅遊景點。
鹹陽博物館以收藏、研究、展示秦漢曆史文物為主。
館藏文物1萬餘件。陳列麵積共1100平方米,展出文物6000餘件。館內的曆史文物陳列共分三個展廳展示:一展廳主要介紹秦都鹹陽至秦統一六國的曆史背景。二展廳主要介紹秦鹹陽一、二、三號宮殿遺址的建築成就。三展廳主要展示秦鹹陽宮殿遺址、手工業作坊遺址和秦人墓葬區出土的陶器、銅器、玉器、絲綢等手工業製品。第四陳列室是館藏文物精品展;第五、六陳列室是享譽中外的西漢三千彩繪兵馬俑軍陣;大成殿遠眺另外還有宗教文物展,展出全國最大的明代銅造像;鹹陽碑石陳列展示了有近百塊碑碣墓誌,被遊人譽為“石質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