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功
(1901~1980)筆名康龍、健功等。江蘇海安人。192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曾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及“國語運動”。曆任北大研究所國學門助教,江蘇省立第三女子師範教員,朝鮮京城大學、中法大學、北京大學、西南女子師範學院、北京女師大研究所、輔仁大學、燕京大學、台灣大學講師、教授、研究員,國立編譯館大學教科書編委會專職編輯。並先後擔任中法大學文學院中文係主任,西南女子師範學院國語科主任、教務主任,台灣“國語”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北大中文係主任、副校長,新華辭書社社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等。畢生研究語言文字學,尤以聲韻學成就突出。著有《古音係研究》、《方言研究》、《漢字形體變遷史》等。
盧愛知
(1901~)曾用名盧機。湖南新邵人。1917年就讀於東京日華學院,日本大學。1925年回國,任上海市新聲書局編輯。1930年起先後在華北大學、北京大學、民國大學、北平大學、東北大學。民國學院、湖南農學院等校任講師、教授。曾任港九世界教師聯合會中國分會宣傳組幹事,湖南省土改委員,省科普協會常委,湖南農學院教務長,湖南省林業廳副廳長,湖南省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湖南省誌編纂委員等。著譯有《新編各種常識問題》、《社會主義與進化論》、《各國經濟史綱》。參加翻譯《資本論第一卷》、《自然科學與辯證法》等。
列昂節夫
(1901~1974)蘇聯經濟學家。1939年當選為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1919~1921年從事共青團工作。1922~1925年在紅色教授學院學習。畢業後在高等院校任教。1931~1935年在馬列主義研究院工作。1935年起在《真理報》編輯部工作。1939~1952年曾任蘇共中央高級黨校和蘇共中央社科院政治經濟學教研室主任。1943~1957年兼任《新時代》雜誌主編。逝世前是蘇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的領導成員。他主要研究政治經濟學理論。著作有:《政治經濟學初級教程》(1927)、《政治經濟學》(1935)、《列寧關於帝國主義的理論》(1954)、《簡明政治經濟學》(1966)、《經濟改革和若幹經濟理論問題》(1966)、《發達社會主義的經濟問題》(1972)、《列寧關於社會主義生產管理中的民主集中製原則》(1974)。
米丁
(1901~)蘇聯哲學家、社會活動家。生於日托米爾。1919年加入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1929年畢業於紅色教授學院。1930~1944年曆任共產主義教育科學院副院長、哲學研究所副所長、《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雜誌主編、蘇共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院長。1939年當選為蘇聯科學院院士。1950~1956年任《爭取持久和平,爭取人民民主》報主編。1960~1968年任《哲學問題》雜誌主編。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米丁曾積極參加對德波林學派的批判。他是列寧《哲學筆記》的最早研究者和宣傳者之一,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中的列寧階段和理論聯係實際的原則。曾積極維護和宣傳斯大林的哲學思想。近些年來,領導一個寫作集體,撰寫唯物辯證法理論的四卷本專著。他的主要著作有:《唯物主義辯證法的戰鬥性問題》(1936)、《哲學和現代》(1960)、《列寧和現實的哲學問題》(1971)、《哲和社會進步,對當代資產階級社會進步觀的分析》(1979)等。
塔萊加尼
(1901~1979)阿亞圖拉塔萊加尼(阿亞圖拉是宗教領袖的稱號),伊朗伊斯蘭教什葉派領導人之一。50年代摩薩台政府被推翻後,在君主政權統治下,曾多次被捕。1961年與巴紮爾甘共同創建伊朗解放運動,1962年底被捕入獄一年,獲釋後立即又被關進監獄,並被軍事法庭判處十年徒刑。1967年獲釋。1969年起在紮布爾流亡五年。1975年在德黑蘭再次被捕,1977年又被判刑十年。1978年10月29日獲釋。1979年3月,伊朗建立共和政體,同月什葉派領袖霍梅尼前往庫姆定居,他被指定代表霍梅尼駐守德黑蘭。同年9月9日因心髒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