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曆史生活(2)(1 / 3)

無政府主義刺客在不萊梅謀殺德國皇帝威廉二世。

美國南卡羅萊納州部分地區仍有黑人遭受奴役,遭人揭發。

美英巴拿馬運河協議失敗,美國反英情緒高漲。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宣布退休,並決定捐贈財產,致力於慈善事業。

德國首相布羅宣稱,中俄有關滿洲的協議,破壞1900年10月的英德協定。

日本在台灣成立教育會,進一步實施奴化教育,並發行機關雜誌《台灣教育》。

德國駐英代理大使埃卡德施坦男爵與英國政府進行結盟談話,

德國政府承認在非洲三蘭港到摩斯可拉間建設東非鐵路。

日本宣布決定抵製俄國對朝鮮的侵略威脅。

俄國民眾痛恨的樞密院大巨波比多諾斯夫遭到到狙擊中彈。

英國集中營內挨餓的波耳人,贏得全世界的敬畏。

法國人口普查結果,全國人口達38962000人。

日本東京地方法院和區法院的審判官、檢查官等同時提出辭呈,以抗議削減提高薪資的預算,

清廷拒絕簽俄國《東三省交地約章》。

清廷命奕;李鴻章設法向俄婉商,先定八國公約,再與俄議專約。

澳大利亞首度舉行大選,提出貿易保護主義的巴頓當選第一任總理。

俄國沙皇下令突擊社會革命黨人,逮捕72人,沒收2台印刷機。

華盛頓:國會通過普拉特修正案,以限製古巴自治作為美國撤軍的條件。

戚廉·麥金利第二次就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任副總統。

德國和大不列顛開始談判,希望建立聯盟。

不來梅:無政府主義刺客企圖刺殺威廉二世。

在南卡羅來納的部分地區,發現有黑人仍為奴隸。

尼加拉瓜運河協議失敗,英國拒絕修正過的條約。

柏林:馮·比洛總理宣布,一項中國與俄國關於滿洲的協議,違反了英德兩國1900年10月的協議。

巴黎:凡·高的油畫任伯恩海姆美術館展出。

日本聲明,決定製止俄國在胡鮮附近的侵略。

有人向俄國人的死敵英國樞密院官員波別特諾斯采夫開槍。

世人驚悉,不列顛集中營中的布爾人在挨餓。

據人口普查,估計法國人口已達38962000。

25。據華盛頓報道,古巴開始擔心會被吞並。

俄國:安東·德活夏克的歌劇《魯薩爾卡》首次公演。

俄國:沙皇打擊了一批社會黨革命分子;72人被捕,2個印刷廠被查封。

生:

德籍俄國舞蹈家塔蒂亞納·捷索夫斯基

(1982年1月24日卒)

卒:

美國政治家、第23屆總統本傑明·哈裏森

(1833年8月20日生)。1901

4月

美國得州的石油公司聯合組成資產達10億美元的托拉斯。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英國人口已達3709萬3436人,愛爾蘭人口則有440萬人。

被美軍逮捕的菲律賓獨立運動領袖阿奎諾多,宣誓效忠美國。

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壓力下,保加利亞官員逮捕參與保加利亞脫離土耳其、爭取獨立的馬其頓人。

俄國發布聲明,說明中俄東北問題交涉經過。

瑞士接受意大利政府引渡要求,將一名無政府主義者遣返意大利。

日本宣布接受俄國對中國東北宣言的誠意,以避免日俄關係破裂。

救皇李奧十三世指責歐洲各國導向以政治幹預教會的趨勢。

英、法、德、日要求清廷為義和團事變賠償4億5000萬兩白銀。

菲律賓獨立運動領袖阿奎諾多發布承認美國人在菲律賓主權之聲明。

巴黎大藝廓展出羅丹作品雨果雕像,引起批評。

戰爭劇《文契斯特》在紐約美國劇院首次公演。

五國聯盟拒絕承認委內瑞拉最高法院對國際債務的判決。

日本前首相山縣有朋向首相伊藤進宮,建議促成日、英、德三團同盟。

法、俄兩國外交部長交換信函計劃設置聯合參謀本部、作為對英作戰的準備。

西班牙數千民眾向耶穌會會土示威抗議時,加泰隆尼亞人要求政教分離。

美國紐約州設立汽車所有人登記製,車主姓名、住址、車型、車種等項目必須登記。

菲律賓著名的反抗軍領袖狄尼洛將軍率其部眾向馬尼拉美軍投降。

得克薩斯的各石油公司,組成擁有10億美元資產的托拉斯。

為了避免疏遠德國、英國和日本,中國拒絕同俄國簽訂滿洲條約。

保加利亞:在奧斯曼土耳其政府的壓力下,官方以煽動保加利亞獨立於土耳其的罪名逮捕了一些馬其頓人。